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患共累计47个病变股骨头,X线检查漏诊了16个病变股骨头,CT检查漏诊了5个病变股骨头,MR检查诊断了经X线、CT检查后漏诊的5例病变股骨头。结论:骨髓水肿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线样征”是诊断早期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MR是目前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2001~2005年,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3例,女47例;发病年龄21~70岁,平均46.1岁;病程3 d~2 a。1.2症状和体征所有病例均有眩晕症状,伴头痛101例,视感障碍56例,耳鸣38例,恶心、呕吐97例,颈强79例,肩背沉困61例,后枕部麻木76例。查体:颈椎棘突偏斜106例,棘旁压痛112例,引颈试验阳性82例。1.3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CT检查13例,MRI检查15例.结果 X线显示14例椎体边缘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其中2例形成骨桥,3例椎体骨质破坏.CT能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小的死骨、椎间盘密度减低、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厚.MRI示15例33个椎体表现为相邻椎体终板下局限或全椎体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受累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也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2例Gd-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明显异常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化脓性脊柱炎均可做出正确诊断.MRI对化脓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及显示椎管内累及范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典型部位内生软骨瘤临床表现及X 线、CT、MRI 对其的诊断价值,掌握其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 例内生软骨瘤病人的X 线、CT、MRI 表现及特点,其中女性11 例,男性7 例,均经过手术病
理证实。结果: X 线及CT 主要表现为患处规则或不规则囊状骨质破坏区,伴或仅表现为沙粒样、爆米花样钙化,
无骨皮质破坏,可见典型征象“扇贝征”。MRI 表现为分叶状或花环样混杂T 2、混杂T 1 信号改变,内见短T 2
信号,增强扫描后均显示为不均匀的轻度强化,病变边界清楚。结论: 不典型部位的内生软骨瘤有其特征性的临
床与影像学表现,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综合分析,有助于对其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chondroblastoma)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患者10例,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受累部位为股骨上端4例,肱骨上端3例,股骨下端1例,胫骨上端1例,肱骨下端1例。表现为病变部位圆形或不规则形局限性骨破坏区,部分内见钙化;MR成像: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而在T2WI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混杂信号,脂肪抑制T2WI上呈高信号。硬化边厚薄不一。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MRI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在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邻近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关节积液。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腰椎黄韧带肥厚骨化已成为腰椎非骨性椎管狭窄的常见致病因素,断层影像学上观测到黄韧带肥厚骨化厚度超过4 mm时,被公认为是一个诊断黄韧带肥厚的指标,但是由于人体骨性椎管大小的差异,所以单纯用黄韧带厚度来判断椎管狭窄,难免出现个别诊断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本文对黄韧带肥厚骨化的三维立体可视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规律,为临床术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背景:钩突作为钩椎关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态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发病率。 目的:通过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青少年颈椎钩突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 方法:选择无外伤、无神经症状和体征的6~20岁青少年66名,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1.25 mm),范围C1~T1,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青少年钩突基底长、宽和钩突高、间距从C1~C7均呈递增趋势,且随年龄增长也逐渐递增,但上述所有指标在左右侧别和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钩突倾角在各年龄段中均无明显规律,但变异度较大。表明利用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可反映出青少年颈椎钩突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发育特征,为颈椎病的诊断与临床应用提供详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四肢恶性骨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采用意大利百盛公司生产的0.2T永磁型专用关节磁共振以及西门子生产Concerto0.2T永磁全身磁共振进行扫描.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及MRI征像.结果 21例中,骨肉瘤8例,恶性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转移瘤5例,纤维肉瘤2例.MRI表现:14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在T1WI像呈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5例混合型骨肉瘤见不规则瘤骨形成,T1WI、T2WI、STIR均为低信号.病灶周围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形成,在T1WI为等、稍低信号,在T2WI、STIR为混杂信号,内见液化坏死区,也可见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骨髓水肿及软组织水肿区也见不同程度强化.11例见不同形式骨膜增生,在T1WI、T2W1为等及稍低信号,2例巨细胞瘤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断裂.结论 MRI是诊断四肢恶性骨肿瘤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关节镜术后证实为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30例,回顾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将其MRI征象与关节镜术中所见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膝关节股骨内侧髁26例,外侧髁4例;关节不同程度积液17例,合并关节退行性改变4例。不同病程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表现与关节镜术中所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