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椎管狭窄症可由骨性通道缩窄或软组织肥厚,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它包括椎管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多见于①腰椎间盘突出和髓核脱出;②骨刺后伸;③后纵韧带钙化;④黄韧带肥厚;⑤椎小关节增生肥大;⑥外伤与术后所致等。本文拟就58例资料较完整黄韧带肥厚为主导致腰椎椎管狭窄的CT表现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8例以黄韧带肥厚致腰椎椎管狭窄病例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2岁。病史  相似文献   

2.
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渝新 《重庆医学》2007,36(12):1181-1182
目的 探讨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及MRI检查确诊的黄韧带增生肥厚所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资料.结果 黄韧带增强肥厚所致腰椎管狭窄在MRI表现为对称性狭窄、广泛多节段增生肥厚和局限性增生肥厚.结论 MRI检查腰椎管病变具有独特优势,它可基本代替常规的X线椎管碘剂造影,为临床诊治黄韧带增生肥厚所致的椎管狭窄以及椎管狭窄原因的鉴别诊断提供满意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300例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导致椎管狭窄的原因有: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34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90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58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18例,占6%.结论 螺旋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性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与冠状重建和三维成像可显示其全貌及造成椎管的狭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取30例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病人的黄韧带,正常对照10例取自因急性腰椎外伤行后路探查减压术的青壮年黄韧带。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肥厚黄韧带标本BMP-2、TGF-β及IGF-I的表达。结果:BMP-2、TGF-β及IGF-I在肥厚的腰椎黄韧带中阳性表达,而在正常黄韧带中不表达。结论:黄韧带骨化可能基于黄韧带组织的肥厚、胶原纤维增生及软骨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骨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21例腰椎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分为3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糖尿病(A组)3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B组)52例,腰椎爆裂骨折(C组)38例.行后路手术取出黄韧带,组织学观察黄韧带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MP-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腰椎黄韧带骨化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黄韧带中BMP-2表达增高.结论:糖尿病可以促进腰椎黄韧带骨化,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常发生在颈胸交界或胸腰椎交界部,其起病隐匿,病程长,呈渐进性发展,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常误诊或漏诊,而CT检查是显示胸椎骨质改变、椎旁韧带骨化及椎管狭窄最佳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胸椎黄韧带  相似文献   

7.
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椎营狭窄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倪斌,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4(2):56]报告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椎管狭窄症并手术21例。临床表现多为椎管狭窄引起的胸髓压迫症,其影像学检查具特征表现,故可对黄韧带骨化进行早期诊断。椎板切除减压...  相似文献   

8.
倪良军  薛建昌  苏勇 《农垦医学》2008,30(2):110-111
目的:探讨螺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CT确诊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影像学改变.结果:后纵韧带的骨化在椎体后缘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影,正中位42例,占70%;偏外侧18例占30%;厚度3~8mm.累及范围:累及单个椎体36例,占60%;累及2个以上椎体24例,占40%;其中合并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下腰椎椎管狭窄原因很多.作者自1985~1996年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69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单纯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23例;黄韧带肥厚合并椎间盘膨出或轻度中央型后突26例.作者将其归类为继发性软性腰椎管狭窄以区别于发育性(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女11例.年龄36~45岁,平均41岁.病程1.5~7.3年,平均2.6年.职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MR的T1轴位加权像精确定位测量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提供解剖学依据,探讨年龄、椎体节段因素与增生肥厚黄韧带关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因黄韧带增生肥厚导致腰椎管狭窄产生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的T1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于L3-4,L4-5和L5S1椎体节段精确测量增生肥厚黄韧带厚度,分析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体节段的相关性;(2)在腰椎手术中,收集腰椎管狭窄(LSS)患者不同厚度增生肥厚黄韧带10例,行Masson染色对比,探讨黄韧带增生肥厚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结果(1)经关节突平面可最佳测量黄韧带厚度值,随患者年龄增大黄韧带厚度增加;(2)L4-5椎体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椎体节段;(3)Masson染色后增生肥厚黄韧带内部表现为弹性纤维减少,胶原表达增多;(4)增生肥厚黄韧带纤维化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腰椎管狭窄患者增生肥厚黄韧带病理特征表现为内部弹性纤维减少、胶原增加所致的纤维化。年龄增长导致黄韧带厚度增加、纤维化程度加重,L4-5节段黄韧带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脊柱节段。  相似文献   

11.
王哲  张俊华  王全平  吕荣 《医学争鸣》2002,23(2):177-179
目的 研究探讨黄韧带骨化的病因。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8例患的骨化黄韧带、4例正常黄韧带和6例退变黄韧带标本制备常规石蜡切片染色、光镜观察;同时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骨化黄韧带存在着由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移行区,骨化前期黄韧带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改变与退变黄韧带相似。结论 黄韧带骨化基于韧带组织的退变,而局部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是骨化的基本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Thestenosiscausedbythehyperplasiaandossificationoftheligamentumflavumcouldleadtoawiderangeofneurolgicalproblemsfromspinalcordcompression.Itiscommonlyknownthatthehyperplasiaoftheligamentumflavuminlumbarstenosisisthedegenerationoftheligamentumflavum[1,2],however,theetiologyoftheossificationoftheligamentumflavum(OLF)remainsunclear[3,4].Anincreasedincid-enceofOLFhasbeenreportedinsomedisordersofmineralmetabolism[3,4],suchashypophosphatemicricketsandfluorosis,whichimpliedthatbasicmetabolice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老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腰椎管理狭窄患者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全组37例,优26例,良6例,好转5例,优良率86.5%。结论 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与软组织性狭窄、黄韧带肥厚有关,手术彻底解除压迫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剥离浅层黄韧带,保留深层黄韧带。摘除椎间盘髓核后将深层黄韧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结果 183例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0.2%,术后复查CT或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地防止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氟骨症引起的黄韧带骨化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疗效。方法:收集2008-01~2009-12氟骨症黄韧带骨化(OLF)病例19例。病人OLF所累及脊柱水平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病人术前体检,行X线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尿氟测定。术后查体、复查MRI,观察病人临床恢复及椎管狭窄缓解状况。应用ASIA评估标准进行分级,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分对比,评价脊髓损伤进行脊髓减压的治疗效果。术中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制作切片观察。结果:术后除2例长期严重截瘫病人外,余17(89.5%)例病人症状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症状明显改善12例(63.2%)。复查MRI,显示OLF累及节段椎管狭窄均明显缓解。术后病理切片示骨质硬化和软骨内成骨。结论:氟中毒是高氟地区黄韧带骨化的重要病因,可累及全脊柱大量椎体节段。MRI可明确脊髓病变情况,并为OLF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氟中毒椎管狭窄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从不同年龄的人获得黄韧带组织与原代培养细胞游出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酶消化加组织块培养法,对21例来自不同年龄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黄韧带组织进行黄韧带细胞原代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迁出时间、形态和生长状态;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对传第3代细胞进行I 型胶原和波形蛋白表达鉴定;对组织块内细胞游出率和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见黄韧带细胞形态生长良好,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和 I 型胶原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均呈阳性。黄韧带组织块年龄与其原代培养时细胞游出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18),年轻黄韧带组织细胞游出率高。结论 在人黄韧带细胞的原代培养时尽量采用年轻黄韧带组织。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狭窄症的解剖学基础与病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金亮  孙刚  刘新宇 《医学综述》2007,13(4):285-287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神经组织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脊柱每一运动节段的脊椎管道由头向尾端分为三个水平(横断面)分区和由中线到侧方三个矢状断面分区。腰脊神经走行的路径称为腰脊神经根管,腰脊神经在椎管的不同横断面分区和矢状面分区中可能受压而出现临床表现。腰椎管狭窄分为中央型狭窄和侧方型狭窄。中央型狭窄通常发生于椎间盘水平,通常是椎间盘突出、关节面局部过度退变和黄韧带肥厚的结果。侧方型狭窄主要是侧隐窝狭窄,但也有出口狭窄,是关节突骨质增生和纤维软组织退变所致。  相似文献   

18.
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小关节增生、内聚,椎体骨赘,黄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增厚,椎弓根发育不良,后纵韧带肥厚、钙化、骨化等多种病理变化。结论:CT可以清楚的显示腰椎管狭窄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诊断符合率高,并对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下腰椎管狭窄症72例,术中发现57例有下腰椎管局限性粘连症,但术前均未能诊断。对其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脊柱受伤早期,勿强行推拿按摩、超重牵拉、粗暴手法复位,或滥用舒筋活血药及各种热疗法等,以免加重粘连和复合病发生。提出创造安静舒适的疗养环境,动静相间,局部静全身动式的练功法。对复合性病如腰椎间盘突出、下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骨化等,均行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增生肥厚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SS),平均年龄57.8岁。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的黄韧带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53.5岁。术前采用MRI的T1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β和PDGF-BB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Western Blot)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的蛋白表达。结果退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厚度(5.30±1.12)mm明显厚于对照组(2.80±1.53)mm(P<0.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β和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呈阳性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的过度表达,表明它在腰椎黄韧带增生退变导致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