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吴昊  于小红  马光朝  马致洁  章从恩 《中草药》2020,51(21):5501-5508
目的 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后对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肝毒性的可能代谢通路。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雷公藤(Raw)组、甘草炮制雷公藤(Pro)组,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方法,对各组间的代谢差异进行表征。结果 与Raw组相比,Pro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甘草炮制雷公藤后可以降低小鼠肝毒性;共筛选出脂肪酸、磷脂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胆酸等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9个代谢通路。结论 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小鼠的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相关,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中国人群冠心病(CHD)、高血压病(EH)及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250例呈不同组合的EH、T2DM以及CHD患者及90例正常对照用改良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①无合并CHD的T2DM及EH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②CHD组无论是否合并EH及/或T2DM,Ⅲ基因型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而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③T2DM合并CHD组及EH合并CHD组中Ⅱ基因型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而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CHD相关。这种关联亦见于EH或T2DM合并CHD中,但ACE基因仅是CHD发病的遗传学基础,而与是否合并EH及/或T2DM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亚-MIC)木犀草素降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HBE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临床株E367的MIC值,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处理大肠埃希菌对HBE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4 MIC-1/32 MIC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细胞后其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和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与细菌处理组相比,木犀草素和大肠埃希菌共同处理细胞后其IL-6、TNF-α水平及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因子IL-8水平几乎不变。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肺结核病线索调查,探讨病人发现效果。方法以村为单位查找结核病报表病人登记最多的村,对全村人口开展结核病患病情况调查,选择2个无病人登记的村作对照调查。对15岁以上人群进行问诊、透视,15岁以下人群做PPD试验,可疑者进行X光拍片和查痰。结果有疫情的村可新发50%的肺结核病人,15岁以下PPD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村。结论开展农村结核病线索调查可提高农村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不同水平对AC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测定118例AC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随访1年,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CS各组hs-CRP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心梗组hs-CRP值又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1)。110例ACS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RR值为2.32,95%CI为0.95-5.64,P=0.0438,且随着hs-CRP值逐渐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逐渐增加。结论 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ACS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急诊胸痛患者10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及非冠心病患者32例。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的含量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Tp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非冠心病组(P〈0.01);AMI组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UA组(P〈0.01)及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血浆TpP、及cTnI可作为急诊胸痛患者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构型(LV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06例,按Ganau分类法分为4型:正常构型(Ⅰ组)28例、向心性重构(Ⅱ组)32例、向心性肥厚(Ⅲ组)26例及离心性肥厚(Ⅳ组)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室间隔(I 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颈总动脉的I MT在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呈递增趋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Ⅲ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Ⅱ组与Ⅰ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各组CA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变化与颈总动脉I MT基本一致;同时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间有显著正相关(r=0.5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与胎盘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两组,研究组44例,于妊娠28、32及36周肌注HBIG 200IU;对照组48例,未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HBVDNA水平及乙肝五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92例孕妇胎盘HBV感染43例,各层细胞感染后导致官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OR值)由母面至胎儿面呈逐渐上升趋势。(2)研究组胎盘HBV总的感染率为34.09%(15/44).而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研究组胎盘VCEC感染:率为6.82%(3/44),而对照组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胎盘VCECHBV感染是官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2)注射HBIG可降低胎盘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多普利在逆转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两肾一夹法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通过心脏超声和心室内插管,以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零负荷下等容收缩期心肌纤维收缩成分的最大缩短速度(Vmax)作为心脏收缩功能指标,以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的时间常数(T)作为心脏舒张功能指标。结果培多普利在逆转心肌肥厚同时,可使心肌肥厚时升高的LVEDP、T值下降,同时对心脏EF、FS和Vmax值无明显影响。结论培多普利在逆转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同时,可改善大鼠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