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4例组织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的形态特征。周围血均出现异常组织细胞,最明显的特征是部分细胞胞浆常有外突呈伪足状或瘤状,或呈不整的多边形,在胞浆边缘部常深染,形成内外浆,骨髓检查有3例组织细胞增生不显著,1例表现为典型的组织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全为阴性,PAS,非特异性脂酶及酸性磷酸酶染色部分阳性,部分组织细胞有较活跃的吞噬功能,1例还经电镜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2年报道了我国首次发现的Hb Queens的化学结构分析结果[α~(34LeuArg],继而又对该种异常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前,对一组由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浆细胞样细胞及母细胞(包括淋巴母细胞及免疫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并伴有或不伴巨球蛋白血症的恶性淋巴瘤认识不足,1975年Lennert等将这组淋巴瘤称为淋巴浆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恶性淋巴瘤(即LpImmunocytoma)。并分为三个亚型:1.淋巴浆细胞型、2.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3.多形性型。最近又根据产生M蛋白的类型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在上海郊县发现的两个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家系。应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从患者血中分离出一种慢速的异常血红蛋白区带,通过肽链柱层析分离、酶解、高压液相层析、氨基酸组分及顺序测定,证实为 Hb Queens(α_(2)~(34L_(e)u→Ar(?))β_2)。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其红细胞形态异常,属常染色体遗传。本病罕见,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例并附电镜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医学生。患者自幼有皮肤巩膜黄染,每逢过度疲劳及情绪紧张时,黄染加深,自觉疲乏、纳差,经休息症状可自行缓解,黄染也可减轻。曾查肝功能,除黄疸指数增高(22~28~u),凡登白反应双相外余均正常。祖辈世居上海,无疫  相似文献   
6.
1983年在杭州市血红蛋白病普查中发现1例慢速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pH8.5)结果显示在HbA和HbA_2之间有一异常区带,属G组血红蛋白位置,经一级结构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在杭州地区发现的异常Hb病一个家系。应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从患者血中分离出一种向阳极慢速泳动的异常Hb区带,通过肽链柱层析分离、酶解、高压电泳、氨基酸序列测定,证实为HbQueens(α_2~(34)Leu→Argβ_2)。  相似文献   
8.
用各种免疫球蛋白重链及轻链的不同标记的荧光抗体对一例Lp免疫细胞瘤病人外周血淋巴样细胞作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研究,发现由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及母细胞组成的恶变细胞在同一个细胞表面及胞浆内可同时存在K型、λ型、IgG及μ链的M蛋白。此外,在某些恶变的细胞中还出现罗丹明标记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抗核抗体B细胞及浆细胞的功能等已很普遍,但尚未见应用于检查红细胞膜及血清中不完全抗体,以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新生儿免疫溶血等病的报道。我们曾报道用吖啶橙简易免疫荧光沉淀法和直接沉淀免疫荧光菌团法检定细菌,  相似文献   
10.
对急性白血病幼稚细胞的鉴别,用罗曼诺夫氐染色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一直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因为各类型原始细胞在形态与染色反应上都是大同小异,很不易为人们所掌握。因而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方法,以解决这个问题。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