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在医学专业课程首先学习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人体结构复杂 ,解剖学名词繁多 ,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术语名词更是抽象、复杂、难懂、难记。因此 ,人体解剖学被历届学生反映为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 ,许多学生仍然将中学里一套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加改变地用于大学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是不行的 ,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有它的特色。医学专业基础课大致可分为形态学科和机能学科两类。人体解剖学属形态学科 ,是以记忆为主的一门课程 ,但如果认为单靠机械地死记硬背就行 ,则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陷入了误区。学好…  相似文献   
2.
胼胝体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胼胝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的生后发育。结果发现大鼠出生后1天胼胝体内NOS阳性神经元少见,但在侧脑室背侧见有NOS阳性细胞层;生后7天已见有NOS阳性细胞,但胞体小,其突起呈点线状;生后14天NOS阳性细胞胞体及突起进一步发育,突起呈线状;至21、28天时,胼胝体内所见NOS阳性细胞与成鼠胼胝体内所见阳性细胞无差异。这些NOS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胼胝体中,有的紧贴于皮质下方并可见有突起伸入皮质;有的位于侧脑室室管膜附近,突起伸入室管膜细胞间,亦见有NOS阳性细胞位于室管膜细胞层中;散在于胼胝体中的细胞其突起有的与胼胝体联合纤维并行,有的向各个方向伸展。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O)是一新的信使分子,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形成。在脑组织,已证实NOS就是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硫辛酰胺脱氢酶(ND)。因此在脑组织,经济、简单而又实用的ND组化染色可以替代昂贵、繁琐的NOS免疫组化染色来间接知道NO的分布。本文对改进了的ND组化染色方法及其影响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人子宫,阴道应用解剖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对80具成人尸体坐骨神经进行了定位测量。结果如下:1.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垂线下33.3mm;2.骶尾连合与大转子连线中点外侧9.7mm;3.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上距坐骨结节外29.2mm;4.坐骨结节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外31.6mm。此外,还对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进行了分型统计。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供腰椎峡部的应用解剖学资料 ,定量评价腰椎峡部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 ,探讨腰 5椎弓峡部易患病性的解剖基础。方法 :直接测量 2 0具成人脊柱干燥骨腰段 (L1 ~ L5 )标本的腰椎峡部及其相关结构。结果 :腰椎峡部上缘长度自 L2 (6 .34± 1.2 6 mm)~ L5 (8.6 3± 1.6 0 mm)逐渐增加 ,其下缘长度自 L2 (6 .82± 1.5 4mm)~ L5 (4 .83± 1.5 0 mm)逐渐减小 ;峡部纵径自 L3(11.92± 1.6 2 mm )~ L5 (11.46± 2 .0 3mm)逐渐减小 ;峡部上缘在 L4最薄 (1.5 0± 0 .43mm) ;峡部下缘厚度自 L1 (5 .82± 1.2 6 mm )~ L5 (6 .89± 0 .97mm )逐渐增加。峡部相对于椎弓根的内倾角 L1 ~ L5 (10 3.6± 10 .7度~ 110 .8± 9.6度、尾倾角 L2 ~ L5 (12 5 .3± 7.4度~ 130 .2± 11.0度 )逐渐增加。腰椎峡部的解剖参数与脊柱水平相关 ,并与椎小关节面的方向以及椎弓根的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临床上第 5腰椎的易患病性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有助于临床更好地掌握腰椎峡部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腓骨滋养孔和血管供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临床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自体移值,用以治疗损伤、修复长骨缺损、矫正先天畸形等取得了满意效果。其手术成败与对腓骨的合理取材和保证腓骨血供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选用丁各类际水进行测量、显微解剖和血管造影摄片观察,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并充实国人资料。材料和方法本文选用成人,干燥腓骨131根(左70右61),甲醛固定、红色乳胶股动脉注射下肢标本20条(左右各10条)。还对3条新鲜下肢标本,用50%乳胶碘化钠混悬液灌注股动脉摄制X线片。利用测骨盘、钢皮尺、游标卡尺、两脚规,有时借助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灌注标本进行显微外科解剖。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解剖和观察了83例成人尸体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及其与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关系;测量了80例外科干的长度及其上、下端的宽度,及外科于上、下端与下腔静脉的间距。 发现①83例肠系膜上静脉中3例无外科干,5例外科干短于2cm。②18例外科干左侧有口径与其相等或几乎相等的粗大的小肠静脉。③33例外科干的前、后方有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越过。④多数肠系膜上动、静脉相并行且动脉居静脉左侧。完全或基本符合肠腔分流术条件的外科干共59例占71.08±4.9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