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通过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恢复肩胛骨的基本形态和肩胛骨的支撑作用,并讨论小切口人路的优点和内固定方法。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本组20例患者随访时间1~12个月。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无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用小切口人路和2~4孔短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就可以恢复并坚强内固定肩胛骨,减少对肩关节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治疗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严重手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皮神经营养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手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具有良好的修复与感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Lisfranc损伤患者35例(37足)均闭合复位,采用经皮3.5 mm空心螺钉固定内侧、中柱,科氏针固定外侧柱。术后6、12、48个月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Paley-Hall评级标准评价Lisfranc关节的骨关节炎改变情况。结果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中无患者出现螺钉断裂、拔出等内固定失败情况,均未出现感染以及皮肤相关的并发症问题。AOFAS中足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在术后6、12、48个月,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3.5个月患者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活动水平。至末次随访时,8例(21.6%)出现继发退变性关节炎改变,均为Paley-Hall 1级。结论 Lisfranc损伤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治疗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创伤性关节炎的出现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 With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biological fixation, more and more physicians choos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repair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xtramedullary pl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has not been reported at pres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is less, and lacks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6.
侯彦杰  丁慧勇 《山东医药》2010,50(43):95-96
目的提高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30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其中Ⅰ区骨折14例,Ⅱ区骨折14例,Ⅲ区骨折2例。Ⅰ区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常规预防用抗生素3 d,4周后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行患足功能锻炼;Ⅱ区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术,Ⅲ区骨折及合并距骨骨折、开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常规预防用抗生素3 d,2周拆线,6~8周视骨折愈合情况逐渐锻炼负重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30例在6~10周获骨性愈合。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协会标准,中前足评分为80~100分。结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一旦确诊应积极行手术治疗,稳定固定,尽早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肩锁关节脱位3种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观察术后并发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情况并进行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7-04采用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A组,60例)、锁骨钩钢板(B组,53例)、双Endobutton钢板(C组,18例)内固定治疗的131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比较3组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及术后第1、2、3年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1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0~36)个月。A组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于B组,而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B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时,B组和C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Weaver-Dunn法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远期极易发生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且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锁骨钩钢板和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生物可吸收螺钉与普通皮质骨螺钉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通过查找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Embase等数据库,共纳入12篇相关文献。采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等相关结果数据,利用RevMan5.35 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12 篇相关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872 例患者,其中生物可吸收螺钉组(AS)447 例及普通皮质螺钉组(MS)425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皮质骨螺钉相比,生物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物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其中异物反应发生率较普通皮质骨螺钉组高,其余如断钉、异位骨化、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皮质骨螺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可吸收螺钉是治疗下胫腓损伤的有效内固定物,可有效避免普通皮质骨螺钉二次手术,同时也能减少断钉的风险及手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异物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帕瑞昔布与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组法将患者分为帕瑞昔布(A组)和氟比洛芬酯(B组)各30例。A组患者静脉滴注帕瑞昔布,B组患者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2h。对比两组患者的VAS、Ramsay评分、围术期DBP、SBP和MAP水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术后12、24h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h A组VAS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h A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在围术期DBP、SBP和MAP水平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相比于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疼痛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