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薯干仓储水平是影响非粮原料(薯类)生产燃料乙醇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一种主动出仓系统提供了薯干机械化进料、贮存和出料自动连续过程,解决了因薯干流动性不畅而造成的钢板立筒仓常规出料困难的问题,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影响,探讨肝豆灵防治Wilson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肝豆灵组、青霉胺组及肝豆灵+青霉胺组,采用喂食硫酸铜饮食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HSC的凋亡。结果模型组可见大量HSC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HSC数量显著降低(P0.01),HSC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豆灵+青霉胺组AI显著高于肝豆灵组和青霉胺组(P0.01)。讨论肝豆灵可促进铜负荷大鼠HSC的凋亡,其与青霉胺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4.
多功能合成车间的建设可以满足小产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应对市场的迅速变化。本文介绍了多功能合成车间的一种构成方式——模块化,并介绍了一种典型的模块的组成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蒲通窍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及黄蒲通窍胶囊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4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表明,黄蒲通窍组和多奈哌齐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次数和目标象限距离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黄蒲通窍组和多奈哌齐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坏死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黄蒲通窍胶囊具有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减轻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柴胡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采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疗效药靶(TTD)、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检索PSD的疾病靶点,二者靶点取交集后获得柴胡治疗PS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中药-成分-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分析其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柴胡治疗PSD的核心成分为异鼠李素、曲克芦丁、豆甾醇等,潜在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柴胡活性成分可以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对转录的正调控、细胞间信号传递、对药物的反应、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老化等生物过程,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1],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2]和神经功能恢复[3]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HL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保肝排铜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肝豆灵口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尿免疫球蛋白G(urinary immunoglobulin G,UIgG)、尿转铁蛋白(urinary transferrin,UTRF)、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α1微球蛋白(urinary alpha 1microglobulin,Uα1M)、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beta 2microglobulin,Uβ2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TRF、MAU、Uα1M和Uβ2M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UTRF、Uα1M和Uβ2M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Uα1M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讨论肝豆灵对HLD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豆灵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豆灵组、肝豆灵加青霉胺组、青霉胺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铜负荷大鼠模型共12周,从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给予肝豆灵0.486g/(kg·d),青霉胺组给予青霉胺0.09g/(kg·d),肝豆灵加青霉胺组给予以肝豆灵和青霉胺联合灌胃,剂量同上。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共6周。第13周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留取血清标本,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各组肝纤维化小分子代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肝豆灵能明显提高铜负荷大鼠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胆碱、葡萄糖、3-羟基丁酸的含量,能降低糖蛋白、脂质、乳酸盐、丙酮酸盐的含量。结论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小分子代谢物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对代谢异常的修复作用可能是治疗WD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