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处理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颅内压(ICP)监测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15分〕,其中68例未使用ICP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56例应用皮层型ICP监测的患者为皮层型组;49例应用脑室型ICP监测的患者为脑室型组。对照组使用经验性治疗控制ICP,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根据ICP水平进行相应的阶梯式降ICP治疗,脑室型组可通过释放脑脊液途径降低ICP。患者伤后随访1年,比较各组行开颅手术治疗率、1年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颅脑创伤(TB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ICP监测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组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全部存活。与对照组比较,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1年后GOS评分有显著改善,开颅手术治疗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三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皮层型组和脑室型组1年后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室型组的ICP维持正常水平时间比例和开颅手术治疗率优于皮层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额叶挫裂伤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脑疝并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应用ICP监测有利于病情观察并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脑室型ICP监测可更有效控制颅内高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检测73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双侧BAEP,根据BAEP分级标准: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观察BAEP分级变化与GOS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后1周不同BAEP分级预后良好率分别为Ⅰ级90%,Ⅱ级84.2%,Ⅲ级58.8%,Ⅳ级11.8%。BAEP改变与GOS变化存在线性相关关系(χ2回归=25.523,P0.01;χ2偏离=3.675,P0.05);BAEP好转者预后良好率(72.4%)较恶化者(23.1%)显著升高(χ2=8.922,P=0.003)。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BAEP变化与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动态观察BAEP变化可能是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NBP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各12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复制大鼠TBI模型。建模后,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1次,持续7 d。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TUNEL法评估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磷酸化IRE1(p-IRE1)、X-box结合蛋白1(XB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BP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指数,MDA,p-IRE1,XBP1,GRP78水平均显著降低;SOD和RACK1水平均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P <0.05)。结论 NBP对TB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IRE1/XBP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血浆Lp-PLA2水平变化,并评估Lp-PLA2表达差异程度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CEA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4例,检测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2a随访,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脑卒中、血管再狭窄等复发情况。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病为应变量,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p-PLA2为自变量,得到多元回归方程:缺血性脑卒中=-2.361+0.796吸烟+0.005Lp-PLA2。由此得出,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1周和术后4周Lp-PLA2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其中表达差异大31例,表达差异小13例,并进行2a随访。最终发现,表达差异程度大患者出现脑卒中(P0.05)和再狭窄(P0.05)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 Lp-PLA2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且Lp-PLA2表达水平差异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开展CEA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下和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EVPS)与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29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神经内镜组(98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ETV或联合EVPS(2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仅行ETV,78例行ETV联合EVPS),传统分流组(201例)患者行传统分流术(19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传统分流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率高、置管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原因脑积水是有益的手术方法,具有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灌注压、颅内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CCP)、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比较CCP、ICP与PbtO2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当颅内压在20~50mmHg之间时,脑氧数值与颅内压呈负相关(r=-0.693,P〈0.01)。当脑灌注压在40~80mmHg时,脑氧数值与脑灌注压呈正相关(r=0.893,P〈0.01)。I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相关,随着I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下降。CCP(24h及72h)与预后有显著相关,随着CCP的升高,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PbtO2及预后与ICP、CPP均有显著性相关,24h及72h的CCP、ICP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因颅脑损伤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13例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根据其头颅CT检查结果是否发生创伤性脑梗死(PTCI),分为PTCI组及非PTCI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危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对外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止血药的应用6个危险因素在两组间进行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低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伤后止血药的应用为外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 结论低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止血药的应用是PTCI的重要危险因素,低GCS、术前脑疝、术前低血压、伤后止血药的应用是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对科学预防与治疗创伤性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69例行去骨瓣减压术颅脑创伤患者随访1年并分为脑积水组和无脑积水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lasgow昏迷指数(GCS)评分、受伤到去骨瓣减压时间间隔、中线移位距离、去骨瓣减压方式及预后。结果:16例患者出现脑积水(23.2%),脑积水组患者双侧去骨瓣减压比率明显高于无脑积水组患者,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能是颅脑创伤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评价神经内镜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探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积水的价值.方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前瞻性研究了该科室2006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62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例,神经内镜组22例,VPS组40例.比较两组病例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近远期疗效、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脑积水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内镜组与VPS组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P<0.05),并且其在远期疗效和降低感染率等方面具有优势(P<0.05).结论 神经内镜造痿术治疗诊断明确的梗阻性脑积水和不对称性脑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