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乳腺癌患者选择乳房重建手术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居住地距离与乳房重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因单侧或双侧0~Ⅱ期乳腺癌行全乳切除术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居住地距离与乳房重建比例的关系。结果:非上海患者选择全乳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比例高于上海患者(6.1% vs 4.5%,P<0.001)。居住地距离影响乳房重建比例(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距离越远,选择乳房重建手术比例越高,而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NM分期与乳房重建的选择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BMI增加、TNM分期较晚是拒绝行乳房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而居住地距离不是乳房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与具体乳房重建方式无交互作用。年龄与居住地距离呈负相关(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居住地距离与乳房重建比例呈线性相关;年龄、BMI和疾病分期是影响乳房重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5年12月共126例接受DIEP乳房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补液速度、以下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中心体温:麻醉诱导前(T0)、皮瓣切取完毕移植前(T1)、皮瓣血管吻合完毕后15 min(T2),手术结束(T3)。结果:9例患者发生皮瓣危象,其中7例解救成功,2例失败。术中平均补液速度为(5.44±1.66)(mL·kg-1)/h。T0、T1、T2和T3的MAP分别为(87.45±8.90)、(74.19±8.63)、(74.60±8.71)和(79.62±7.88) mmHg。T0、T1、T2和T3的中心体温分别为(36.69±0.14)、(36.36±0.18)、(36.27±0.14)和(36.21±0.15)℃。结论:研究者应该针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以优化皮瓣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147例接受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病人资料,分析血管危象的发生和解救情况,并通过统计分析寻找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 147例乳房重建中,术后共有12例(8.2%)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1例为静脉危象,1例为静脉危象合并动脉危象。最终7例(58.3%)解救成功,2例发生部分坏死,3例全部坏死,总皮瓣成功率为98.0%。手术时间与血管危象的相关度较高(OR=5.696)。结论 血管危象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手术时间与其紧密相关,术者经验的积累、血管吻合器的应用等均有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纳米炭示踪侧颈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地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超声或CT提示侧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侧颈部淋巴结示踪。  结果  共67例患者接受了70例/侧颈部淋巴结示踪手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57例(81.4%)。炭阳性淋巴结的中位检出数量为6枚。Ⅳ区炭染淋巴结无论在送检例数、送检淋巴结枚数以及转移淋巴结比例均为最高。Ⅲ~Ⅳ区淋巴结中炭阳性淋巴结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炭阴性淋巴结(P < 0.001)。将最终颈清扫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Ⅲ~Ⅳ区炭阳性淋巴结活检敏感度为86.0%。  结论  纳米炭是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示踪的潜在方法。联合侧颈部Ⅲ~Ⅳ区炭阳性淋巴结活检,可以达到较高的敏感度,是较为合理的前哨淋巴结活检范围。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中央医院(SGH)、新加坡国大医院(NUH)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2012年初,笔者有幸到中央医院和国大医院的神经外科、泌尿科、结直肠科、内科、肿瘤科,家庭医学科等科室进行为期6周的实习交流,并参观了一家综合诊疗所( polyclinic).新加坡医院在感染控制领域的先进理念及完善措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我国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纳米炭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体格检查阴性、影像学怀疑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用纳米炭示踪后进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炭染,将侧颈部淋巴结分区送检,统计两组淋巴结的分区以及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以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及准确率。 结果 122例患者接受示踪手术,共计颈部淋巴结125例/侧。其中有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17例,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炭染淋巴结的中位数为6枚,其分布为Ⅳ区>Ⅲ区>Ⅱ区>Ⅴ区,分布规律与肿瘤大小、位置、腺外侵犯无关。炭染淋巴结的转移概率在各个淋巴结分区中均显著高于非炭染淋巴结(Ⅱ区:19.9%比5.6%,P<0.001;Ⅲ区:35.0%比18.3%,P<0.001;Ⅳ区:37.1%比15.2%,P<0.001;Ⅴ区:14.8%比3.7%,P<0.05)。侧颈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为89.5%,准确率为91.8%。 结论 侧颈部淋巴结的炭染规律与甲状腺癌淋巴引流的规律基本一致,炭染淋巴结的转移概率显著高于非炭染淋巴结,是潜在侧颈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比较严格血糖控制组<150 mg/dl)与常规血糖控制组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7项,共1140例;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中度严格血糖控制组(<150 mg/dl)与常规血糖控制组相比,可明显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RR=0.09,95% CI=0.02~0.33,P=0.0003),同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MD=-2.71,95%CI=-2.78~-2.63,P<0.0001);高度严格血糖控制组<130 mg/dl)与常规控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格控制血糖可明显减少术后房颤发生(RR=0.70,95%CI=0.56~0.87),但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度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严格血糖控制可减少术后房颤发生但对术后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P组,n=16)或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S组,n=19)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及术中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和S组皮瓣危象发生率分别为6.3%和10.5%。两组患者既往PONV史、晕动病史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0~2 h恶心发生率低于S组(18.8%vs 68.4%,P=0.003);P组术后2~6h和0~24h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18.8%vs 52.6%,P=0.039;18.8%vs 57.9%,P=0.019)。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6±6.86)mmHg vs(88.10±8.13) mmHg,P=0.987];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术前(P0.05);S组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均低于P组(P0.05)。S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大于P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两组间术后拔管时间、24h恢复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转归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与七氟烷相比,丙泊酚可降低术后PONV发生率,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乳腺钙化灶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监控复发及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乳腺钙化形成的机制尚不明确。肿瘤微环境中生理性矿化调节因子的失调,可能是钙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上钙化灶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布特点,它们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与形态学相比,乳腺钙化灶的化学成分可能与肿瘤性质关系更为密切。依照化学成分,乳腺钙化可以分为两型,I型为二水草酸钙,出现在良性病变中;Ⅱ型为羟基磷灰石,见于增生性病变,多为恶性。同时,Ⅱ型钙化中碳酸盐的含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虽然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等技术的出现优化了钙化灶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依旧不能提供钙化灶化学成分的信息,也不能准确界定肿瘤的性质。最新的研究利用拉曼光谱可以无创地获取钙化的化学成分信息,用于区分良恶性钙化灶,可能是未来诊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7项,共2569例;荟萃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OR=0.50,95%CI=0.32~0.78,P=0.002)、表浅手术部位感染(OR=0.49,95%CI=0.29~0.82,P=0.007)的发生;在预防深部手术部位感染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和表浅手术部位感染率,但并不能降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