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连硬外麻或全麻下取股骨上段外侧纵切口,暴露骨折断端,C臂下复位,放置锁定钢板,固定螺钉。结果术后有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按Harris评分,主要有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四方面,其中优8例,良4例。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引发剖腹产率迅速上升的原因不仅是8、发同声的吉利,有一部分孕妇为产后体形的迅速恢复以及性功能免受影响而寄望于剖腹产术。她们的这种希望多半落空,有时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结果。 剖腹产手术的历史颇富传奇色彩,据记载,其术始于罗马,当时只适应于孕妇死亡,而胎儿尚存活的特殊情况。至16世纪初,瑞士一阉猪人因其妻难产  相似文献   
3.
鲍锐  田建洪  吴森  周波  韦湧 《贵州医药》2012,36(9):812-813
髋关节结核近年发病较多,病人年龄轻,毁损率高.传统手术入路因考虑到前方滑膜便于清除,常取smith-perterson切口,但此入路切口创伤大,常需要输血.本院2010年至2012年获得随访的髋关节结核手术病例20例,探讨Gibson入路与改良Gibson入路在髋关节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髋关节结核病例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8岁,平均15.7岁,分别采用Gibson入路及改良Gibson入路手术,采用Harris评分进行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鲍锐  王松  于斌  陈久毅  方明智 《重庆医学》2011,40(33):3397-3399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锁定钢板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肩关节评分方面要明显优于T型钢板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具有切口小,对骨骼骨膜血运的破坏小,符合人体生理,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芦丁缓释微丸,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缓释材料,空白丸芯为载体,采用低喷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芦丁缓释微丸,单因素考察隔离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优包衣处方工艺为隔离层增重10%,控释层增重18%,15%的乳糖为致孔剂。所得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接近一级释药模型。结论:以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的缓释微丸体外释放效果理想,工艺简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可行性。方法对83例颈、胸、腰椎(C4~L5)结核患者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内固定加病灶局部置管注药。结果手术时间1.5~3 h;术中失血量均<300 ml,成人患者均未输血。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均>15°,随访12~20个月无病灶复发,内固定无松脱。神经功能恢复ASIA分级:A级1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4例、E级8例;B级16例,恢复至D级7例、E级9例;C级15例,恢复至D级4例、E级11例;D级18例全部恢复至E级。复查CT显示病灶愈合。结论前路手术病灶清除彻底(含对侧病灶和流注脓肿),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可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前路固定能提供较好的稳定,适合病灶累及1~3个椎体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2013—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手术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且确诊为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的5例患者(观察组)和与之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5例单纯脊柱结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脊柱结核并发HIV感染者的手术治疗策略,发现观察组在术前评估和纠正CD4 +T淋巴细胞计数,术中严格遵守规范的消毒隔离程序和三级职业暴露防护原则(所有手术医护人员佩戴有防护眼镜的口罩,戴双层乳胶手套,穿一次性防水手术衣、袖套、靴套)基础下,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0±0.9) h]高于对照组[(2.7±0.6) h](t=-0.424,P=0.004),并有1例患者出院1周时出现引流口窦道形成,经3个月扩创、换药、控制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达正常后逐渐愈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