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按照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36例(应用mNGF联合甲钴胺治疗)、单纯组40例(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1周、4周、12周、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感觉功能和肌力)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获得12~5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无一例死亡,均无创口感染,平均8个月时植骨融合.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各时间点联合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联合组感觉功能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周外其余时间点联合组肌力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NGF与甲钴胺联合使用能促进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分块切除23例,整块切除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4.8~7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1500~5000ml,平均2705ml,术中输血量平均1769ml,术后随访6~6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例,8例肿瘤复发,骨水泥陷入椎体和移位各1例;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6.5~8h,平均7.3h,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平均1678ml,术中输血量平均1087ml,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除1例钛网轻度移位外,余内固定可靠。两组术后VAS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VA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32例患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整块切除法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局部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分块切除法。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 患者,男,46岁,因坠落伤致双上肢疼痛麻木、活动障碍14h,诊断为C_(4/5)脱位,于2009年12月30日由当地医院转至我院.该患者于14 h前(12月30日凌晨2点)不慎从上铺摔至床下,背部着地.受伤当时神志清,四肢活动受限,无昏迷、呕吐、出血、呼吸急促等表现.至上午8时许,患者上肢仍麻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但下肢肌力逐渐恢复,可自行行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的长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院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9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31例(Coflex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8~52岁(42.1±8.9岁);单纯髓核摘除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54岁(41.5±9.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样疼痛或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MRI检查证实为L4/5椎间盘突出,脱出或游离型,经过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在术前、术后3个月、1年、3年及5年,对两组患者行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定期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1~69个月(65±4个月)。随访期间Coflex组未发现棘突骨折和置入物移位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35~24.2,P<0.05);Coflex组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椎间盘后侧高度(pDH)在术后3年及末次随访时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和t=7.53,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分级(MRI,Pfirmann)在术后5年随访时优于对照组(Z=2.85,P<0.05);Coflex组未见术后复发,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延缓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丢失和进一步退变,且可能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的复发,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过多切除腰椎后部结构, 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并使腰痛加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 各种内镜技术应运而生, 但其学习曲线长, 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我科近年来开展了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通过对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探讨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302例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均一期行腰椎后路手术,分别给予单纯开窗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Coflex)、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Semi-...  相似文献   
8.
9.
脊柱胸腰段因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及受力特点成为脊柱骨折的多发部位.对于不稳定骨折,解除椎管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是手术的最终目的.内固定仅能提供脊柱暂时稳定性,只有骨性融合才能使其长期稳定.随着植骨技术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对植骨融合的必要性、植骨类型及存在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是否植骨,如何植骨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验证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脊柱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型)的稳定性. 方法 选取6具T10~L2的人脊柱标本,通过落锤实验机建立AO分型A3.1型T12爆裂骨折模型,在伤椎及其相邻椎体上置入椎弓根螺钉,建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MSPI)模型,每具标本均进行完整、骨折及MSPI固定3种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分析MSPI固定与完整标本的稳定性差异. 结果 MSPI固定组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及右侧弯时的活动度平均分别为0.14°±0.02°、0.07°±0.02°、0.73°±0.22°和0.74°±0.13°明显小于骨折组0.84°±0.10°、1.94°±0.30°、2.33 °±0.56°和2.54°±0.44°及完整组0.46°±0.05°、1.01°±0 23°、1.34°±0.24°和1.3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扭转相同角度时,MPSI固定组所需的扭力(3103.00±213.11)N与完整组(2654.75±122.90)N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骨折组(1519.60±100.8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AOA3.1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时,MSPI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