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维甲酸受体β(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RARβ表达进行检测:男56例,女24例。病理分级Ⅰ级26例,Ⅱ级22例,Ⅲ级32例,临床分期T1 20例、T2 20例、T3 22例、T4 18例。复发性膀胱癌46例。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RARβ均为强阳性。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RARβ阳性表达28例,阳性率为35.0%。RARβ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RAR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可作为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9岁。因左侧腹痛伴肉眼血尿于2007年4月入院。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均正常。B超示右肾盂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左肾静脉近肾门处内径增宽,约0.61cm,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管腔受压,内径变细,约0.18cm,其比值超过正常范围。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CDFI)示夹角处左肾静脉内血流紊乱,流速增快。IVP示右肾盂、右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并于第4腰椎水平向脊柱侧移位,呈S形,右输尿管中下段未见明显显示,右肾功能轻度减退。左肾形态、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经会阴局麻下经尿道前列腺双波长激光汽化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40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途径局部麻醉后应用980/1 470 nm双波长激光行前列腺激光汽化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术前2 h、术中、术后2 h患者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 手术时间为(25.6±13.2)min,麻醉效果基本满意。患者术前2 h与术中、术后2 h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膀胱冲洗时间为(1.6±0.5)d,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3±1.2)d。术后出现尿路感染8例,尿路刺激征7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尿失禁、排尿困难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无输血和再手术病例。Qmax由术前的(6.8±2.4)mL/s增加到术后的(20.2±1.4)mL/s,RUV由术前的(158.2±43.2)mL降至术后的(26.5±14.3)mL,术后I-PSS为(6.5±1.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26.9±1.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超引导经会阴局麻下经尿道前列腺双波长激光汽化术是治疗高危BPH患者的新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可避免高危BPH患者因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风险而放弃手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表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转化成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过程中,P1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活化AKt有促进细胞增殖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随着P13K/AKt信号通路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P13K/Akt信号通路研究对诊断、预防和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有效药物的开发应用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PKEP)与开放手术(0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有症状的BPH〉100g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PKEP和0P术。结果PKEP组与0P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血钠、前列腺切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较自身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E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能达到与开放手术前列腺切除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治疗大体积BPH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与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中Ki-67,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探讨炎症与BPH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58例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手术的BPH患者的前列腺标本,常规HE染色后观察其合并前列腺炎情况,其中单纯BPH 16例,合并前列腺炎的BPH 42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研究Ki-67,Bcl-2,Bax和caspase-3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合并前列腺炎的BPH患者Ki-67和Bcl-2表达有显著升高(P<0.05),caspase-3表达显著下调(P<0.05),但Bax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列腺炎促进BPH细胞Ki-67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caspase-3蛋白激活,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BP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等离子剜除(PKEP)与开放手术(O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本院随访3年收治的采用PKEP和OP术式治疗大体积BPH(>80 mL)83例患者,其中PKEP组43例,OP组40例。监测并记录术前和术后3、6、12、24、36个月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血红蛋白(HGB)、血清钠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列腺体重量、血清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KEP组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OP组,HGB水平低于O 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3、6、12、24、36个月随访时 IPSS、QOL、PVR均低于术,Qmax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与OP相比,围术期PKEP治疗大体积BPH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长期的手术效果与OP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enal artery pseudoaneurysm,RA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RA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7岁和4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出血或迟发性肉眼血尿。血管造影示损伤动脉活动性出血,肾内见充盈造影剂的囊腔状结构。2例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结果:2例患者术后血尿或出血均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以上行CT检查,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RAP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出血或迟发性肉眼血尿;血管造影在诊断RAP中具有重要价值;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治疗RAP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转化成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过程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活化AKt有促进细胞增殖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随着PI3K/AKt信号通路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对诊断、预防和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有效药物的开发应用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术后1~6h内出现高热,血压降至90/60mmHg以下,中段尿培养2例为阳性,血培养均为阳性。感染性休克原因依次为:术前尿路感染未能得到良好控制,术中输尿管灌注压力过高、损伤输尿管、手术时间过长及术后引流不畅等。经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后4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有冠心病史患者因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于术后d2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充分认识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原因,术前抗感染治疗,术中恰当的操作技巧,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早期发现及积极合理治疗,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