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目的观察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跟骨骨折的48例患者,均采用跟骨解剖钢板进行治疗。结果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Maryland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优39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5.8%。结论采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无畸形,预后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的难愈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16例截肢患者,其中开放性创伤6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糖尿病足3例,软组织严重感染2例,肿瘤2例。截肢后将威克伤(VS)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残端创面上,维持负压在50-60kPa之间,5-8d后二期缝合、游离植皮。并与16例传统换药组比较。结果16例截肢创面均完全愈合,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与传统换药方法相比较,在二期缝合的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的次数、抗生素费用、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S技术能防止截肢术后残端的的污染、充分引流、刺激创面肉芽生长,对截肢术后残端的难愈合性创面的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用U形外固定架治疗长骨干骺端经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0年2月~2002年9月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少量螺丝钉内固定及U形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外固定架术后使用时间平均为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等发生。终末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屈95°,伸180°。踝关节平均背伸10°,跖屈28°。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经关节面的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可避免伤口并发症和骨不连的发生,即能维持骨折对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又不妨碍关节活动,是治疗长骨干骺端经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后上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方入路。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18(平均12.5)个月,其中优36例,良2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其中治疗组优良率为100%,而对照组为75.0%。两组优良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3.3%,其中切口感染各1例,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肩关节外展受限各2例。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后方入路方式,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成年大鼠分为MP治疗组与对照组。Allen氏重物坠击法制作T8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大剂量MP,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7、14、28 d取脊髓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SABC法检测bcl-2和bax的含量,并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发生凋亡,1 d后出现,3 d达高峰,28 d下降明显。MP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bcl-2/bax比例增加,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大剂量MP通过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bcl-2/bax比例,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2岁。因“右肘关节反复胀痛5年,外伤后加重伴活动功能障碍5天”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肘关节反复胀痛不适,疼痛呈阵发性胀痛,夜间为甚,自行用药酒涂擦后,症状稍有缓解。5天前用力抬东西时不慎扭伤右肘关节,当时感疼痛、肿胀明显,不能活动于2007年11月1日来我院。患者5年前及3年前右肘关节先后有两次外伤史,当时自觉局部轻度疼痛,稍肿胀,  相似文献   
7.
"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31例34足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50岁,平均32岁;左足12例,右足16例,双足3例;均为坠落伤。按Essex-Lopresti分型:距下关节外骨折10足,其中结节型3足,跟骨体粉碎型7足;距下关节内骨折24足,其中外侧关节面塌陷型19足,粉碎型5足。术前Bhler角为0°~15°,平均5°。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1足跟骨骨折得到复位,足弓及跟骨高度恢复正常,跟骨横径得到矫正,Bhler角为15°~40°,平均25°。患者住院时间5~10d,平均7d。骨外固定架使用时间4~12周,平均8周。2~4.5个月后恢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1~3个月,平均2.5个月。无一例发生跟骨高度丢失、骨感染、骨坏死及骨不连。按Fernandez标准评定:优15足,良16足,差3足;优良率为91%。结论“U”形外固定架结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以超踝关节牵伸和固定克服了跟腱挛缩导致的骨折移位,保持了跟骨高度及足部正常的解剖关系,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易产生的伤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关节内“半月板样结构”与腰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为简化游离皮瓣操作,减少供区损失,提高成功率,我们进行探索,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我们制作单独一根静脉作为轴型血管的游离皮瓣,应用于临床取得成功。岑××,男性,38岁,机修工人,住院号659343。两年半前左手虎口至大鱼际刺伤72小时在外院就医,伤口流脓于伤后一个半月方愈。此后示指拇指逐渐屈曲,影响功能后住我院。检查,左手拇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80例)和动力髋螺钉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9±5)min,显著短于动力髋螺钉组的(73±7)min;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的平均失血量为(120±19)mL,显著少于动力髋螺钉组的(320±23)mL;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5±1.0)周,显著短于动力髋螺钉组的(6.5±2.0)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平均透视时间及术后优良率这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有效避免出血过多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