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代替治疗(CRRT)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经连续性肾代替治疗(CRRT)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和血气的改变,以及K+、Na+、Cl+等电解质、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愈6例(30%),死亡14例(70%)。结论:对MODS的患者采用CRRT治疗,有较好疗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尽快纠正患者体内的氮质血症,同时还可通过吸附等多种方式清除多种炎症介质,为机体创造稳定的内环境,使体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术前行CTA或MRA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对9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成功,术后均无内漏、无截瘫,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例均健康生存,无内漏及支架移位、扭曲。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其近期—中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效果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经验,评价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我院心胸外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为33例患者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大隐静脉全部内窥镜取材,共搭桥76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 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我们实施微创理念,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OPCAB具有明显优势,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已为更多的医疗单位赞同,更适宜高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相似文献   
4.
经胸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992年3月—2008年4月,采用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32例。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钡剂顺利通过贲门,宽度0.7~1.5cm,食管宽度小于5cm,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改良Heller经左胸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简便,膈肌瓣损伤小,保留了迷走神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入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行CBP治疗,动态监测血清钠以调整置换液钠浓度,观察实施CBP治疗前后血清钠浓度及纠正速度、血流动力学指标、肌酐、血渗透压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PECHEⅡ)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COPD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临床因素。方法:将1201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是否成功撤机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撤机前的呼吸参数,分析撤机失败组合并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组,呼吸频率低于失败组,潮气量大于失败组,内源性呼吸末正压低于失败组(P<0.05)。撤机失败组合并症治疗失败前3位分别为营养不良301例(61.0%)、肺部感染控制不力262例(53.1%)、急慢性肾衰竭疗效不良179例(36.3%)。结论:撤机前呼吸功能的改善程度及MV过程中合并症的处理效果是影响患者能否成功撤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前上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前纵隔肿瘤,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纵隔精原细胞瘤,术后睾丸彩超未见异常。结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T)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将168例需气管切开的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OT)组,并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PT组的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都明显短于OT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OT组(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技术,尤其适用于ICU的危重患者,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 8 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16例术后发生了心律失常 ,其中以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 ,为 60 .0 %,其次为法乐氏四联症、左房粘液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 ,最低为房间隔缺损 (5 .6%)。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心功能差似乎成正向联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 16例经针对促发因素及对症处理后 ,均恢复正常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