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横切口行骶前肿瘤切除的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骶尾部横切口、离断骶尾关节进入骶前间隙,游离肿瘤两侧以及上下极,再游离并离断与盆腔脏器的紧密连接,切除肿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平均110(30~20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80(60~150)min,住院时间平均8(6~14)d,无盆腔脏器(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等)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无明显骶前积液,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8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8例,3年以上20例,1年以上6例,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诊断:囊肿或上皮样囊肿21例,良性畸胎瘤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良性间质瘤3例,神经鞘瘤2例,副节瘤2例,淋巴管瘤2例,苗勒氏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结论经骶尾部横切口切除骶前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康复新液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106例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首先缓慢静脉注射0.25 mg注射用生长抑素作为负荷剂量,而后立即静脉点滴0.25 mg/h。如果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5 min,采取重新静脉注射0.25 mg注射用生长抑素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10 mL/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02%(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禁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6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腹膜假性黏液瘤诊疗及随访情况.结果5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腹胀及腹痛,经超声、CT、腹腔穿刺活检证实4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2例术后死亡,余恢复良好;45例随访2月-11年,7例死亡.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虽属低度恶性,但病死率高,超声、CT、腹腔穿刺活检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减瘤术为本病主要治疗手段,改进切除范围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生存率亦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88例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漏诊率为15.9%,术中冰冻检查漏诊率为6.6%。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行治疗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6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优甲乐片。随访3~56个月,仅2例复发。结论应重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特点,正确诊断及规范术式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确诊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引起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主要为胰源性因素(39例86.7%),其他因素相对较少(6例13.3%)。本病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消化道出血及脾大脾亢等,而肝功能均正常。腹部超声、CT/MRI、血管造影、胃镜、钡餐造影等辅助检查结合术中探查有助于确诊。21例接受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栓塞治疗;21例行脾切除+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行单纯脾切除术。外科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短期、长期随访疗效均好于内镜下治疗。结论依脾切除并根据曲张静脉情况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杂性脾脏切除的安全措施,总结复杂性脾脏切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1998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6例复杂性脾脏切除病例进行系统回顾,总结手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各种病理解剖特点、术中特殊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15例患者获得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0.86%。85例恢复顺利;3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发生率25.86%,主要为肺部感染、肺不张、腹水以及脾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脾周粘连的仔细分离及合理的脾蒂微出血离断措施,是确保复杂性脾切除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86例胃溃疡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将1单位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溶于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39%(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短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APTT、PT明显短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治疗胃溃疡出血疗效确切,可缩短胃溃疡出血患者止血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及治疗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30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血清FT3、FT4、T3、T4、TSH水平;选择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血清FT3、FT4、T3、T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以肠坏死组最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素降低,30 d后接近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存在低甲状腺素血症,且以肠坏死患者最明显,治疗后随病情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以及手术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1d、3d、7d、14d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FT3、FT4、T3、T4及TSH水平;同时选择同龄同性别体检健康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检测.结果:2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血清FT3、FT4、T3、T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以危重患者最明显;手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进一步降低,手术后3d降至最低水平,手术后7d逐渐回升,术后14d恢复手术前水平.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存在低甲状腺激素血症,且以危重患者最明显,手术创伤后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随病情恢复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围手术期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及TSH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轻、重及手术后病情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