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血管保存液对人桡动脉血管移植物的抗痉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的血管保存液对人离体桡动脉痉挛的缓解与预防能力。方法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19例患者,应用“无接触(No Touch)”外科技术获取自体桡动脉,保留未处理的远段0.8~1.5cm。应用血管环灌流技术(Organ Bath)比较不同保存液的抗痉挛作用和预防痉挛作用。结果 血管环灌流实验显示,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PS、VG、DG、NG溶液均可以在10min内100%舒张血管,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VG、DG、NG、PS,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预先浸泡处理桡动脉45~60min后,除对照组(Ringer's Solution)外,所有血管保存液均可以有效地预防离体桡动脉的痉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罂粟碱溶液、VG、DG、NG溶液均有较好的抗血管痉挛作用,单从抗血管痉挛角度考虑可以用作CABG手术中桡动脉的准备液。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彧  徐东  陈生龙  万峰 《北京医学》2003,25(3):191-19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与技术方法。方法 分析术前预计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34例 ,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 10例 (2 .3% )。中转原因包括 :顽固性心律失常 2例 ,搬动心脏时顽固低血压 2例 ,右冠急性阻塞缺血引起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2例 ,心脏明显扩大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 2例 ,因完成的血管桥不通畅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 2例。结果 中转体外循环后 9例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 ,1例在低温室颤下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为 (131.5± 4 0 .1)min。远端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3.5± 1.0 )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例。本组无住院死亡者。术后室颤 1例 ,除颤成功 ;房颤 2例 ,药物治疗好转。随访术后 6个月突发心律失常死亡 1例 ,考虑为晚期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OPCAB手术存在中转体外循环的可能性。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操作经验的积累 ,可减少中转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增加OP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血分数(LVEF≤40%)施行OPCAB,将64例分为2组: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辅助者列为IABP组,共19例;未应用IABP者列为对照组,共45例. 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衰血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IABP组术后需要延长呼吸机带机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8例,对照组3例; χ2=9.429,P=0.002);IABP组术后监护时间延长(超过48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14例,对照组19例; χ2=4.110,P=0.043). 结论在无IABP辅助的情况下,为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DeBakey 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与总结我院收治的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患者35例的治疗经验与效果。方法:本组男性32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10∶1,年龄21~64岁,平均52.0±3.2岁。全部患者均经X线胸片,数子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诊断,动脉瘤的直径4.6~9.0cm,平均5.1±2.2cm。全组患者中2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组),其中17例行人造血管部分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及腹主动脉转流手术,2例行主动脉折叠手术。14例未行手术(非手术组)。结果:手术组死亡3例(术中出血1例,住院死亡2例)。非手术组8例在住院期间动脉瘤破裂(6例死亡,2例包裹后出院,半年后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2例随访3年存活;1例失访;3例自动出院。结论:目前对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尚存在不同意见,本组患者结果表明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P<0.05)。  相似文献   
5.
6.
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在 70岁及以上 (≥ 70岁 )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岁患者 6 3例及 70岁以下 (<70岁 )患者197例施行OPCAB的临床资料。≥ 70岁组术前有脑血管病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史的比例大于 <70岁组 (P <0 0 5 ) ,其余相关因素差异无显著性。 结果 ≥ 70岁组和 <70岁组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分别为 (3 5± 0 9)个和 (3 4± 0 8)个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70岁组采用动脉桥的比例明显少于 70以下组 (分别占 12 7%及 5 2 3% ,P <0 0 1) ,监护时间大于 72h和机械通气大于 12h的比例 ,≥70岁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70岁组输血比例明显大于 <70岁组 (P <0 0 5 )。 2组死亡率分别为1 6 %和 1 0 % ,差异无显著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70岁组明显多于 <70岁组 (P <0 0 5 ) ,其余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OPCAB手术对于≥ 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样安全可行 ,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48例马方综合征(旧译名马凡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与结果。方法:分析了48例马方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41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20~73岁,平均(38±3)岁。马方综合征升主动脉瘤直径4.5~11.8cm,平均(6.9±2.5)cm,全部病人有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由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窦高度扩张所致。病理检查示主动脉壁中层均呈囊性坏死,弹力纤维断裂及平滑肌细胞退行性变。结果:4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Bental’s手术38例,Wheat’s手术3例。手术死亡3例。非手术组7例,其中死亡5例(心力衰竭死亡2例,动脉瘤破裂2例,恶性室颤1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马方综合征合并有升主动脉瘤及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均应及时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下应用Foley气囊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 男,52岁。自幼发现动脉导管未闭(PDA),未治疗。10年前出现频发肺部感染、心悸、气促等症状,长期强心、利尿治疗。查体:无发绀和杵状指(趾)。上肢血压155/75mmHg(1mmHg=0.133kPa),脉压差达80mmHg,心脏扩大,心胸比率0.71,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连续性杂音。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室肥厚扩大,主动脉增宽,PDA直径1.4cm,左向右分流明显。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压34/22(28)mmHg,全肺阻力1.7Wood单位。于1997年12月手术。胸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和上、…  相似文献   
9.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 年龄87岁, 身高150 cm, 体质量56 kg。主因"间断胸闷、气短1月余, 加重3 d"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胸闷、气短, 活动后加重。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扩大,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室间隔穿孔, 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考虑"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造影, 提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近端95%局限性偏心性狭窄, 中段远端至远段近端60%~80%弥漫性狭窄, 可见重度肌桥(收缩期狭窄最重约99%)。该患者近3 d扶床行走出现胸闷气短, 卧床休息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性的主动脉疾病。该病年发病率在 5 / 10 0万~ 10 / 10 0万[1] ,男女比例为 3∶1。本院于 2 0 0 0年 10月 8日收治 1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置换术后患者 ,现报道如下。一、病例报告患者 2 9岁 ,孕 1产 0 ,因停经 2 7周 ,合并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置换术后 3 8d ,自觉胸痛、头晕及耳鸣 4d ,收入院。早孕期平顺 ;孕 2 0周出现胸部持续性疼痛伴有恶心 ,外院给予抗炎、止痛治疗后 ,于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无名动脉夹层形成 ,内膜剥脱向近端、远端发展。家属坚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