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探讨颈椎后纵韧带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髓型颈椎病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5例做实验组,同年龄段正常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0例做对照组,Weossner法测定2组总胶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比观察后纵韧带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高;实验组Ⅰ型/Ⅱ型胶原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显示实验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结论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Ⅰ型和Ⅱ型胶原代谢发生紊乱,与颈椎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 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 < 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节点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患者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 (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天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其他时间节点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可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许勇  吴小涛  陈晓钢 《现代医学》2007,35(3):205-207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变化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5份作病例组,同年龄段正常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0份作对照组。Weossner法测定两组总胶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Ⅱ型胶原含量,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Masson染色后对比观察后纵韧带的显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病例组总胶原和蛋白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结论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代谢发生紊乱与颈椎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香豆雌酚(Coumestrol)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成骨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其抑制因子TIMP-1(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香豆雌酚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OVX)模型,观察香豆雌酚对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行原位杂交检测OVX大鼠胫骨近端成骨细胞中MT1-MMP、TIMP-1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MT1-MMP、TIMP-1蛋白表达。结果COU组大鼠(经coumestrol处理)第3~5腰椎骨密度(0.165±0.015)较OVX组(0.143±0.014)明显增加,骨小梁体积比(32.7±7.9)厚度(43.3±6.7)和数目(5.5±0.9)分别较OVX组(9.7±3.3)、(35.7±8.1)、(2.5±0.6)明显升高,COU组骨小梁间隔(165.4±27.1)较OVX组(591.1±113.8)明显减小;COU组成骨细胞MT1-MMP mRNA与蛋白质表达上调,而TIMP-1基因表达无差异。结论MT1-MMP低表达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之一,香豆雌酚可使成骨细胞MT1-MMP基因表达上调,对TIMP-1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植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高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09-2009-06采用外固定架及自体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高能损伤14例,其中schatzker V型3例,schatzkerⅥ型11例。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3(9~36)个月,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3~8)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可1例。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高能损伤,自体植骨结合外固定支架是个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脓肿起病隐匿,临床易误诊、漏诊,由此导致死亡的病例文献报道亦较多,而单纯因手术致医源性腹膜后脓肿的少见。我法医中心尸检1例双侧输尿管结石取石术后死亡致医疗纠纷的病例,尸检发现腹膜后巨大脓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男,53岁。因突发左侧腰部阵发性疼痛4小时入院。入院前4小时患者无明确诱因突发左侧腰部阵发性绞痛,发作时间20~40分钟,伴轻度恶心、排洗肉水样尿液,在当地诊所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哌替啶肌内注射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门诊以左输尿管结石收住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6/min,血压130/50mmHg。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初步分析Matrilin-3基因表达与骨肉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通过RT-PCR、Westen-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该基因在不同骨肉瘤细胞系、正常成骨细胞、骨肉瘤及正常骨组织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atrilin-3在高转移MG36-A1细胞系中表达明显下降.RT-PCR、Westen-blot检测发现Matrilin-3在正常成骨细胞中高表达,在SAOS2、143B中表达缺失.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25例骨肉瘤临床标本中,24%(6/25例)的标本Matrilin-3表达为阳性,其余为阴性;在正常骨组织中Matrilin-3表达强阳性.Matrilin-3表达与骨肉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23).方法 Matrilin-3的表达随着骨肉瘤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增加而出现缺失,Matrilin-3可能成为阻遏骨肉瘤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可靶向调控恶性肿瘤相关染色质解旋因子CHD1L的miRNAs分子,确证该调控模式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并筛选可靶向结合CHD1L的miRNAs,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方法验证所筛选的miRNAs 对肝癌细胞CHD1L表达的影响,明确可转录后调控CHD1L表达的关键miRNA分子;q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miRNAs和CHD1L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MTS、细胞划痕、Transwell迁移实验验证目标miRNA分子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iR-6883-3p可显著下调肝癌细胞CHD1L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结果证明miR-6883-3p可直接靶向结合CHD1L 3' UTR端。临床肝癌组织样本qRT-PCR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HD1L高表达于肝癌组织,而miR-6883-3p则高表达于癌旁组织,二者表达呈负相关。miR-6883-3p 模拟物(mimic)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而miR-6883-3p抑制剂(inhibitor)可显著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 与对照组(Mock)相比,miR-6883-3p mimic组肝癌细胞内ALB表达则随着CHD1L表达的下调而增加,HNF-4α及AFP随着CHD1L表达的下调而减少,反之亦然。结论:miR-6883-3p通过靶向调控CHD1L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香豆雌酚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香豆雌酚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 36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模型组,香豆雌酚组,17β-雌二醇组和假手术组,手术后14d,各组开始进行干预治疗.17β-雌二醇组按3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香豆雌酚组按60 mg/kg皮下注射,1次/d;去卵巢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每日皮下注射与17β-雌二醇组和香豆雌酚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干预治疗开始的第1~10周,每周测1次大鼠质量.第11周时测定尿钙、尿磷、尿肌酐和尿脱氧吡啶啉;计算大鼠子宫系数;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血雌二醇浓度;测量大鼠右侧股骨密度.结果 与去卵巢模型组相比,香豆雌酚组大鼠骨密度( g/cm2)明显升高(0.141 ±0.002和0.126±0.003,P<0.05),血碱性磷酸酶(1.26±0.15和2.42±0.70)、尿钙/尿肌酐(0.207±0.059和0.217+0.047)、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6.056±1.715和0.572±3.140)(P均<0.05)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雌二醇(7.13±4.11和3.41 ±1.98)升高;与17β-雌二醇组相比,香豆雌酚组子宫系数(g/kg)明显降低(1.056±0.715和4.133±1.121,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香豆雌酚具有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的作用,而其对子宫组织的副作用弱于雌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