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确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应用标准剂量的激素[强的松,1 mg/(kg·d)]治疗;水蛭素组30例:标准激素治疗+水蛭素(0.5g/次,tid)抗凝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TAFI、凝血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指标。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测定TAFI浓度。结果常规组、水蛭素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AFI浓度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水蛭素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血浆TAFI、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水蛭素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水蛭素组以上指标改变更明显,另外,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素可显著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凝状态,改善纤溶系统的功能,促进肾病综合征的缓解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65例患者,男12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5±13.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3.6±5.4)年,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的65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2例,女53例,平均年龄(35.5±15.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2.5±6.5)年,应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行Logistic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65例SLE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有32例(49.23%),较对照组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15例(23.08%)明显升高;SLE组与对照组MoCA量表比较:视空间及执行能力、命名、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分析,病程长(OR 2.01,95%CI 1.52~5.84),合并神经系统损害(OR 5.92,95%CI 1.56~8.34),肾脏疾病(OR 3.45,95%CI 1.34~4.72),血液系统并发症(OR 3.73 95%1.05~5.68),药物副作用显著(OR2.92,95%CI 1.13~3.34),社会保障不足(OR 1.45,95%CI 1.04~4.72),达到临床缓解所需时间长(OR 2.73,95%CI 1.05~3.68)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病程长,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肾脏疾病,血液系统并发症,药物副作用显著,社会保障不足,达到临床缓解所需时间长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所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55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乌司他丁治疗组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5个时间点(1h、6h、12h、24h、48h),每组每时间点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尾静脉注射,分别在各个时间点采血、留尿标本,进行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Urea),尿肾损伤分子(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Scr、Urea,尿KIM-1、IL-18、NGAL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80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的患者感觉定量检测(QST)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观察分析,探讨QS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周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收集了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各20例CKD的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QST和SCV测定,然后进行分析。结果1.QST四个温度觉(TT)及振动觉(VT)阈值比较:CKD3期,CKD4期,CKD5期的患者分别较CKD2期患者、正常人闽值显著增大(P〈0.05),且前三组患者各阈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O.05)。2.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KD4期,CKD5期患者分别较CKD2期,CKD3期,正常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5);前两组患者传导速度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P〈0.05);3.SCV与QST异常率比较:在CKD4期,CKD5期的患者SCV异常率为55.O%,QST异常率高达80%;在CKD3期SCV异常率为15.0%,而QST异常率为55.0%,两者异常率在这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T在诊断早期慢性肾脏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较敏感,CKD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最先累及小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3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蛋白尿患者肾脏病理及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类患者肾脏病理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23例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且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均行右侧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所有病例肾脏体积大小正常,血肌酐〈132umol/L。同时留尿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H2微球蛋白(132-MG)、蛋白肌酐比值(PCR)、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乙酰p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尿渗量)、尿蛋白电泳(UPEP)、可滴定酸(TA)、铵(NH4+)检测,对照组做相同指标检测。结果①肾活组织病理检查:23例患者中,合并不同程度的系膜增生者15例(占65.2%),其中10例伴有IgA沉积(Lee分级Ⅱ级7例,Ⅲ级3例),5例系膜增殖性肾炎;8例光镜下肾小球无异常改变,均有间质、小管、血管轻微病变,炎细胞浸润较少见。②PCR、ACR病理异常组较病理正常组及对照组高(P〈0.05),病理正常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例PCR〉1000mg/g的患者中,11例肾脏病理有异常;11例PCR〈1000mg/g的患者中,仅4例肾脏病理异常,且病变较轻,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③尿蛋白电泳:病理异常组〈33KDA/70KDA、160KDA/70KDA、〉160KDA/70KDA比值均较病理正常组及对照组高(P〈0.05);病理正常组〈33KDA/70KDA、160KDA/70KDA比值均较对照组为高,〉160KDA/70KDA比值无表达。④尿NAG、RBP、H2一MG肾脏病理异常组和肾脏病理正常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脏病理异常组和肾脏病理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TA、NH4+、渗透压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伴蛋白尿患者中,有65.2%患者合并肾脏病理异常,均存在肾小管损伤,以近端。肾小管为主,病理异常者较重;尿蛋白肌酐比值〉1000mg/g和(或)大分子量蛋白尿的存在可作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肾脏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将38例ESRD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液透析灌流(hemodialysis+hemoperfusion,HD+HP)、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3组,分别于血液净化前、血液净化4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经平均Ridit分析,HD、HD+HP、PD均能有效改善ESRD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平均R值分别:R1=0.48,R2=0.41,R3=0.40,总R=0.50,95%CI分别:0.42~0.63,0.26~0.57,0.24~0.57,?2=7.359,P=0.025),两两比较发现PD组、HD+HP组均明显优于HD组(U=2.490,P=0.010;U=2.470,P=0.010),HD+HP组与P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U=0.070,P=0.94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经过4个月的治疗,HD组正中、胫前、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净化前增快,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0.500,t=0.700,t=0.700,P>0.050);HD+HP组、PD组3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t=3.020,t=3.130,t=2.920;t=3.390,t=3.550,t=4.010,P<0.01),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HD组(t=5.560,t=5.230,t=4.580;t=5.030,t=4.610,t=5.570,P<0.01);PD组较HD+HP组3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虽增快,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t=1.530,t=1.140,t=0.980,P>0.05)。结论在改善ESRD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上PD和HD+HP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HD;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尿毒症中、大分子毒素的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蒙蒙  陈学勋  秦萍  郭民 《中成药》2016,(4):751-755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水蛭素)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74例,用强的松、环磷酰胺及降压、降脂、利尿治疗,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实验组40例另加脉血康胶囊治疗。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弹力度MA、凝血指数CI)、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24 h尿蛋白定量(Up)。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74例膜性肾病患者R值、K值较对照组降低,α角、MA、CI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R值、K值较治疗前升高,α角、C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血检弹力图(TEG)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R值、K值、α角、CI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化指标(ALB、HDL-C、TC、TG、LDL-C)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改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通过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来改变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机体高凝状态,从而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感觉定量检测(QST)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将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肾功能情况分为四组:代偿组、失代偿组、衰竭组、尿毒症组,每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QST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左侧肢体手指、小鱼际、足背、小腿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振动觉,按代偿组、失代偿组、衰竭组、尿毒症组的顺序均有依次增大趋势,除代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比较,衰竭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代偿组、失代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组与衰竭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组、衰竭组、失代偿组QST异常率明显高于SCV异常率[80%(16/20)比60%(12/20)、80%(16/20)比55%(11/20)、50%(10/20)比10%(2/20),P<0.05].结论 QST是诊断慢性肾衰竭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敏感、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