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方法对本院经单侧扩大翼点人人路一期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共28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分又部1个,术后CTA复查示多发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病人。结论单侧扩大翼点人路显微手术可治疗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根据多发动脉瘤的特征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健彤  徐凡  郭凌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80+183-180,18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治疗组良好率为46.9%,死亡率为6.3%。对照组良好率为18.8%,死亡率为18.8%。治疗组的良好率与死亡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良好率,是治疗颅脑出血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术后痊愈和好转 3 1例 ,死亡 6例。根据病情结合CT体表定位 ,小骨窗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有助于提高疗效 ,并就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进行探讨。认为术后并发症是有些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SU)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夹闭术治疗的69例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U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9例中,术后发生SU 16例(23.19%,SU组),未发生SU 53例(无SU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Hunt-Hess分级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SU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1;95% CI 1.42~98.35;P=0.022)。69例中,痊愈38例,好转21例,自动出院6例,在院死亡4例(5.8%)。SU组ICU住院时间[(13.44±9.49)d]明显长于无SU组[(8.75±5.55)d;P=0.016]。但是SU组总住院时间[(28.19±10.18)d]和治疗有效率(81.25%,13/16)与无SU组[分别为(26.13±9.60)d、(86.79%,46/5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U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前高Hunt-Hess分级是SU的独立危险因素,且SU可明显增加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Gal-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46例标本取自首次行星形细胞瘤切除的患者,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取自颅脑外伤行内减压的患者,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Gal-3和Bcl-2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病理分级的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无明显Gal-3和Bcl-2表达,Gal-3的阳性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中Bcl-2阳性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l-3与Bcl-2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Gal-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可能对肿瘤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通过调节Bcl-2蛋白的水平来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2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1998年,本院收治22例经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4~56岁,平均27.2岁.其中出血位于幕上21例,左半球12例,右半球10例,额叶2例,顶叶4例,枕叶3例,额顶4例,顶枕3例,大脑内侧面3例,基底节、侧脑室、小脑各1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30 ml8例,>30 ml 14例;出血1次12例,2次7例,3次3例.动静脉畸形分级(史玉泉分析法[1]):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26例行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6例(23.07%),脑积水2例(7.69%),癫痫发作2例(7.69%),低钠血症4例(15.38%),高钠血症3例(1 1.54%),颅内感染1例(3.85%)。结论: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健彤 《中外医疗》2011,30(15):99-99
目的探讨2种手术方法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对照组采用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结果 2组在治疗中与后期都无死亡病例,同时随访的死亡率结果都比较良好。结论在切除小脑幕跨幕巨大脑膜瘤中,显微手术切除与改良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都有其优越性,都值得临床选择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沿皮纹横切口与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纵切口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CEA中纵切口与横切口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为1979年7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中文1篇,英文6篇,共纳入CEA 1 287例,其中横切口组616例,纵切口组671例;随机对照试验3篇,病例对照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切口术后切口血肿发生率、术后脑卒中、术后30 d病死率以及切口麻木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横切口术后美观满意度明显优于纵切口(P<0.05),横切口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高于纵切口(P<0.05)。结论 沿皮纹横切口行CEA较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纵切口的喉返神经损伤概率较高,但术后切口美观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颅内压升高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与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青  陈健彤  杨佳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883-1885
目的:观察弥漫性颅内高压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和参数的变化.方法:对66例弥漫性颅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同时测血压并腰穿测颅内压.结果:颅内压升高时,出现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随着颅内压升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16.39±3.56)cm/s,血管脉动指数(2.25±0.45)及阻力指数(0.89±0.098)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颅内高压治疗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升高(26.36±4.26)cm/s,血管脉动指数(1.15±0.23)及阻力指数(0.62±0.088)降低,与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和参数改变可间接推断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