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多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 ,表现为多关节反复肿痛、破坏关节 ,致关节活动受限。我们遇 1例肌腱滑膜炎致手伸肌腱断裂患者 ,报道如下。患者 :男 ,38岁。以“多关节肿痛 19年 ,右手指活动障碍 2个月”之主诉入院。患者确诊RA 19年 ,2个月前突然右手腕背侧明显肿胀 ,伴右手无名指、小指伸直受限收住院治疗。体检 :神志清楚 ,心肺正常 ,肝脾肋缘下未及。右腕关节背侧肿胀 ,周径 81cm(对侧 71cm) ,尺侧肿胀明显 ,有压痛。右腕关节功能障碍 ,掌屈 30° ,背伸 0° ,右手第 4、5掌指…  相似文献   
2.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6例(392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并且于术前,术后2周、4周、8周、24周进行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及小切口入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97%、100%、100%。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创伤小、对髋关节干预性较小的后侧入路及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严重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正在被广泛使用。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已经发生骨性强直或者接近骨性强直,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时具有一定的困难。自1998年1月~2003年3月,笔者对明确诊断的49例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均为确诊的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2岁。其中38例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43分(32~53分)。4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髋关节间隙消失,髋臼周围明显骨质疏松,35例完全骨性强直。根据Bath的强…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累及中轴关节及四肢关节,晚期患者脊柱僵硬活动受限,多有关节破坏、脏器受损,致残率高,我国患病率为0.26%[1].AS以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为特征,虽既往研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关联性最强,但其机制迄今不明.  相似文献   
5.
粘胶带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8 - 2 0 0 1年 ,我院对 32例Bennett骨折进行手法复位粘胶带固定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32例 ,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6 2岁 ,最小 18岁。 32例均获随诊 ,随访时时间为 6个月。致伤原因多为握拳位撞击伤。1 2 方法 先行手法复位后 ,用宽 5cm粘胶带自第 1掌骨基底桡侧向尺侧、向远端、向掌心方向拉紧牵引 ,环绕手掌 1圈固定。固定定型后拇指活动不受限制 (见图 1)。 6周后去除粘胶带固定。2 结果本组 32例均达到一次性复位 ,随诊 6个月功能均正常。3 讨论Bennett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86例(392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并且于术前,术后2周、4周、8周、24周进行Harris评分,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后侧入路组及小切口入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4%、97%、100%、100%。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创伤小、对髋关节干预性较小的后侧入路及小切口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