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膈上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导管结扎术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半随机对照法将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胸导管结扎组和不结扎胸导管组。分析结扎组和不结扎组术后乳糜胸发生率,72h平均胸腔引流量以及5d内拔管率。结果结扎组术后乳糜胸发生3例(1.7%)。非结扎组术后发生乳糜胸5例(3%),结扎组与非结扎组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且全部发生在弓上和颈部吻合的病例,两组患者术后72h平均胸腔引流量以及5d内拔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扎组引流量明显少于非结扎组,而拔管率则结扎组明显高于非结扎组。结论食管中上段癌常规结扎胸导管,并不一定能预防胸导管的发生,而结扎胸导管能减少胸腔胸引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故中上段食管癌,主张结扎胸导管。而下段食管癌,常规结扎胸导管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合并复杂情况的巨大肺大疱的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5年11月,对32例合并复杂情况的巨大肺大疱行胸腔镜手术。参照美国医疗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分级,呼吸困难Ⅳ级22例,Ⅴ级10例。结果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术后保留胸腔引流管时间4~7 d 17例,8~14 d 14例,48 d 1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16.0±3.2)月,呼吸困难Ⅰ级10例,Ⅱ级22例,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合并复杂情况巨大肺大疱能够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与传统开放三切口这两种手术方式在Ⅱ、Ⅲ期食管癌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方法的治疗优势,以期为治疗Ⅱ、Ⅲ期食管癌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患者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11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5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实验组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切除术,对比分析(1)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是否吸烟等;(2)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等;(3)术后并发症:出血、肺部感染、声音嘶哑、胸腔积液、心律失常、动静脉血栓等。(4)实验组对照组炎症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术前后浓度变化。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病史、是否吸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手术时间(278±45) min、出血量(218±127) mL均少于对照组(291±39) min、(241±13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2. 28±5. 9)个高于对照组(20. 67±5. 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0. 4%)、声音嘶哑(11. 1%)及心律失常(3. 7%)比例均小于对照组(38. 1%)、(22. 4%)、(1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出现出血、胸腔积液、动静脉血栓等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实验组IL-6、IL-10、TNF-α因子浓度(2. 13±1. 25) pg/mL、(0. 55±0. 42)pg/mL、(1. 63±0. 85) ng/mL与对照组(2. 96±1. 64) pg/mL、(0. 78±0. 53) pg/mL、(2. 67±1. 45) 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Ⅱ、Ⅲ期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较传统手术有较为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少于传统手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胸和左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因胸中下段食管癌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后,匹配纳入125例老年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右胸入路组为62例,左胸入路组为63例。比较经右胸和左胸食管癌切除术对老年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特征、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右胸入路组清除淋巴结(23.73±13.70)个,左胸入路组清除淋巴结(14.83±9.0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手术时间(5.22±2.01)h,较左胸入路组手术时间(3.23±0.82)h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术后8例转入ICU(12.9%),高于左胸入路组的2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入路组术后肺炎、呼吸衰竭和亚临床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2.58%、12.90%、14.52%,高于左胸入路组的9.52%、1.59%、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入路对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右胸入路组与左胸入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胸入路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35.48%,明显高于左入路组的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右胸入路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41.93%,高于左胸入路组(2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入路比较,右胸入路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虽然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且远期生存率获益,故右胸入路应是高龄胸中下段食管癌优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与传统开放三切口这两种手术方式在Ⅱ、Ⅲ期食管癌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方法的治疗优势,以期为治疗Ⅱ、Ⅲ期食管癌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患者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行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11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8例),试验组(5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试验组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切除术,对比分析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是否吸烟、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病史、是否吸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278±45)min、出血量(218±127)mL均少于对照组(291±39)min、(241±1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2.28±5.9)个高于对照组(20.67±5.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0.4%)、声音嘶哑(11.1%)及心律失常(3.7%)比率均小于对照组(38.1%)、(22.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胸腔积液、动静脉血栓等出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IL-6、IL-10、TNF-α因子浓度(2.13±1.25)pg/mL、(0.55±0.42)pg/mL、(1.63±0.85)ng/mL较对照组(2.96±1.64)pg/mL、(0.78±0.53)pg/mL、(2.67±1.45)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Ⅱ、Ⅲ期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较传统手术有较为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少于传统手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腹腔镜下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腹腔镜手术,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三野组),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二野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胸腹腔镜三野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较二野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留置胸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与二野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22.94±3.26)枚、(15.41±1.84)枚,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00%(33/50)、43.75%(2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与二野组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26.00%、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肺栓塞、心律失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术后1年、2年颈部淋巴结复发率较二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术后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上段食管癌行胸腹腔镜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八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食管癌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又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学两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