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去卵巢后大鼠骨组织中RANKL、OPG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于术后2、4、6、8、10周取股骨髁,DXA测量股骨髁的骨密度,HE染色观察骨质疏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RANKL、OPG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去卵巢6周后股骨髁骨密度开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HE染色显示去卵巢后骨小梁逐步变细,稀疏;组化显示骨髓内细胞RANKL染色强度随着去卵巢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OPG染色强度2周时较强,以后OPG染色强度逐渐降低。结论RANKL持续高表达,OPG表达短期内升高,迅速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索椎间盘手术后的疼痛机制。方法在18只兔椎间盘上手术摘除髓核组织。手术后8周处死动物,取出椎间盘对比手术处理的椎间盘与正常椎间盘的SP染色阳性神经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实验组的椎间盘SP神经的阳性率与SP神经的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手术后在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的作用下,椎间的伤害感受器被激活,SP合成分泌增加,从而导致SP阳性纤维增多,这可能与术后残留腰痛有关。  相似文献   
3.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其将椎板维持于开门状态的方法很多,如粗丝线悬吊法、"锚定法"[2-3]以及"桥式植骨法"[4]等.作者采用钛板双向固定法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49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8股胭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ACL。取半腱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取股薄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柬,做胫骨、股骨双隧道,股骨端采用缝合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缝合纽扣固定肌腱;或者取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另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束,股骨端用微创钢板(Endbutton)固定,胫骨端用界面螺钉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接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例取腱处感染外,其余48例功能康复满意。49例患者中轴移试验I度阳性3例,Lachman试验I度阳性3例,屈膝90。前抽屉试验I度阳性2例,证实膝关节稳定性良好;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0±7)分提高到术后(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术后关节功能、疼痛、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43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岁(14~43岁)。按术后是否接受静脉ZOL治疗,患者被分为ZOL组26例和非ZOL组17例。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记录应用ZOL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应用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05;t=-1.596,P=0.118)。术后1周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397),但ZOL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4)。术后3个月时ZOL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ZOL组,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01;t=2.729,P=0.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163;t=1.370,P=0.088),ZOL组中局部复发率3.85%(1/26),非ZOL组中局部复发率17.65%(3/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ZOL组中远处转移率0%,非ZOL组中远处转移率为5.88%(1/17),为肺转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ZOL组部分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ZOL可改善术后早期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可作为术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辅助治疗手段,但未降低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治疗四肢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四肢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并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共93例,根据患者放疗方案分为术中放疗组(38例)和体外放疗组(55例)。采用Log-rank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局部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急慢性放射性损伤、肢体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与AJCC分期(P=0.030和P=0.012)和 FNCLCC分级(P=0.024和P=0.008)有关,术中放疗组与体外放疗组局部无复发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时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663和P=0.691)。FNCLCC分级显著影响局部无复发生存期(HR=2.461,95%CI 1.094~5.537,P=0.029)和总生存期(HR=2.731,95%CI 1.249~5.971,P=0.012)。两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P=0.048)、急性放射性损伤(P=0.043)、慢性放射性损伤(P<0.001)以及肢体功能评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治疗四肢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24~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6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撬拨和推顶的方法使胫骨平台骨折复位,骨缺损处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并采用拉力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2.6 min(60~120 min),骨折复位满意率为100%,术后创伤反应轻,无局部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6例患者术后获10~24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26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6周.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评定疗效:优16例,良9例,中1例,优良率为96.2%.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反应轻、骨折愈合良好及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法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但术后易发生植骨块塌陷、后凸畸形加重等不良反应[1].近年来,采用器械固定的方法加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畸形,已获共识,但采用方法各异.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1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先手法牵引复位再器械复位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先手法牵引复位滑脱,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06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法分级:Ⅰ度65例,Ⅱ度33例,Ⅲ度8例。结果65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33例Ⅱ度滑脱29例完全复位,4例部分复位,8例Ⅲ度滑脱6例完全复位,2例部分复位,复位率为94.3%。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结论采用先手法牵引复位滑脱,然后用提拉钉进一步复位固定,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提拉钉和钉道之间的剪切应力,又能够降低力臂钉所受到的矢状面的旋转应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治疗高位胸椎病变的经椎弓根外穿刺途径PVP和PKP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术前进行CT测量,在水平面断层上标出胸椎椎弓根外侧穿刺途径,测量皮肤穿刺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矢状面的夹角-"外倾角";测量骨性入钉点距离椎弓根中点外侧的长度-"骨性通道长度",骨性入钉点距离椎弓根中点外侧垂线的长度-"骨性通道前后投影距离";在矢状位通过椎弓根的重建图像上,测量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水平轴线的夹角-"矢状位倾角",以此为指导,在DSA引导下进行PKP和PVP操作,治疗胸椎骨折15例21个椎体。结果PVP4例6节段,PKP11例15节段,操作顺利,平均手术时间,无穿刺并发症,VAS评分:术前平均为(9.3±0.3)分,术后平均为(4.3±0.4)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CT扫描图像进行全面的测量,可以指导DSA引导下高位胸椎椎弓根外侧穿刺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