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蟹脚”者,广告也。此典出自文坛前辈廖沫沙先生当年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的一篇杂文。先生说:“看报不看广告,正像吃蟹不吃蟹脚。”仔细品味,真是妙不可言。一则好的广告不仅能够传递商品信息,而且给人以启迪、联想,还能折射出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PCR-SSCP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肿瘤及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宁向群,宫恩聪,吕愈敏,薛卫成,刘叔平,鄂文,廖松林本研究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并...  相似文献   
3.
柯萨奇病毒(Coxsachievirus)属于肠道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常见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其中,CVB3是一类嗜心肌细胞病毒,对新生儿危害很大,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至2010年全世界范围内210种CVB3毒株中有29株在亚洲人群中有感染。对于病毒早期感染,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抗体检测方法滞后不便于早期诊断。本文利用RT-PCR  相似文献   
4.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爆裂骨折26例,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免疫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为了揭示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结肠黏膜细胞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的表达,以及与溃结不同时期浸润的炎细胞的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溃结免疫学发病的机制。方法 应用抗T淋巴细胞(CD45RO)、抗B淋巴细胞(CD20)、抗巨噬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68),对50例溃结结肠黏膜活检标本(32例活动期,18例非活动期)及5例对照组进行了淋巴细胞亚型分析。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人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规律。方法:运用PCR-SSCP法对15个FAP家系18例患者的APC基因4个片断的胚系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6例来自不同家系的患者存在突变,其中一个患者在3个片段有突变,另一个患者在两个片断有突变。结论: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经济和无同位素污染等特点,可望成为FAP症前及产前基因诊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致死性肺栓塞提供帮助。方法: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2年1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完成的162例成人医疗纠纷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致死性肺栓塞病例(21例)及随机对照成人病例(6例)进行FⅤ(factor Ⅴ) Leiden突变和FⅡ(factor Ⅱ) G20210A突变检测。结果:有21例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2.96%(21/162)。每例均至少存在1项已知的高危因素,多数病例存在2项以上的高危因素。主要的获得性高危因素包括:手术、创伤骨折、恶性肿瘤、妊娠及产褥期、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21例致死性肺栓塞病例及6例对照病例均未检测出FⅤ Leiden突变与FⅡ G20210A突变。21例患者中,只有6例生前进行了D-二聚体检查,6例均明显升高;只有1例患者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结论: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是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科室引起纠纷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主要与创伤骨折、手术等获得性因素有关,遗传性因素FⅤ Leiden突变和FⅡ G20210A突变不是中国人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对存在肺栓塞高危因素(尤其是创伤骨折及手术)的患者,合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性措施,并尽可能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或可减少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中人类小RNA病毒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临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4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血液、心肌组织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例胎儿羊水标本、2例尸检心肌组织蜡块分别进行人类小RNA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临床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58例血标本中28例阳性,占48.3%;4例扩张型心肌病血标本中3例阳性,占75%;1例胎儿羊水标本、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及2例尸检心肌组织蜡块均为阳性,占100%。斑点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此项研究不仅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且表明PCR技术可以作为临床病毒性疾病早期进行基因诊断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和雌激素过度刺激密切相关。雌激素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激活靶细胞内调节基因的表达而产生生物学效应。ER基因有多种多态性。已有研究报道,E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和流产有关。本研究探讨了E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易患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出CoxB3易感染的人群分布。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1120例疑似CoxB3感染的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 1120例样本中,210例阳性扩增结果,并通过测序,BLAST确定病毒的类型;210例阳性扩增结果中,来自于儿科、新生儿病房共141例(阳性率67.2%),来自于其他疾病科室的共计69例(阳性率32.8%),(P目的检测出CoxB3易感染的人群分布。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检测技术对1120例疑似CoxB3感染的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结果 1120例样本中,210例阳性扩增结果,并通过测序,BLAST确定病毒的类型;210例阳性扩增结果中,来自于儿科、新生儿病房共141例(阳性率67.2%),来自于其他疾病科室的共计69例(阳性率32.8%),(P$0.05)。结论新生儿、儿童是CoxB3的易感人群,因此要对于易感人群增加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