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化疗大鼠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后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实验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2)激素负荷组;(3)免疫抑制组。脾切除前后测定多项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脾脏切除前激素负荷组和免疫抑制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切除后对照组上述免疫指标下降(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小儿结肠代食管手术操作经验和近远期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17例食管化学性烧伤患儿采用胸骨后结肠代食管手术,术前均行胃造瘘术,手术方式改进主要是根据血管弓发育情况决定选取哪段结肠、减轻吻合口张力及结肠食管前壁分层缝合技术。结果 手术近远期主要并发症是颈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分别为27.0%和37.5%;手术改进后没有出现吻合口瘘,l例吻合口狭窄,总有效率达到92.8%。结论 结肠代食管手术后并发症较多,伤后6月左右行食管替代手术,选取哪段结肠作为替代物要根据血管弓的发育情况,手术改进后能明显减少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既往人们对肝包虫病囊肿的治疗,多采用内囊摘除,外囊腔内置管外引流术,其缺点是术后易发生残腔感染,出血,胆汁漏;残腔闭合慢,有时长达数月甚至年余。自1980年起在阿尔及利亚杜也哈医院我们创用囊肿残腔铆钉式闭合方法应用10例,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描述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wenson手术方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壁3个小孔进镜和操作钳,仔细辨认扩张段与正常肠管交界处,用超声刀游离结肠系膜,着重在直肠后间隙游离,直至齿状线上0.5-1.0cm,在腹腔镜辅助下将结肠从直肠内翻出至肛门外,按直肠肛管背侧纵切鸡心邻斜口吻合方法进行吻合,观察17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便情况。结果:17例患儿经腹腔镜辅助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20min,术后24h大多能排气排便,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所有患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有良好的近期效果。结论:腹腔 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显著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患儿易于接受,对于适应证患儿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围手术期二氧化碳气腹对机体酸碱平衡、体液免疫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 4例腹腔镜手术患儿 (其中婴儿 2 8例 ,小儿 36例 )与 30例非腹腔镜开腹患儿 (均为小儿外科择期大手术患儿 ) ,在气腹前 5min、气腹后 30min及拔管前和手术后 2 4h、4 8h检查其血气分析、IgA、IgG、IgM、C3 、C4、转铁蛋白和测定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 (A/G) ,并分析两者间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小儿腹腔镜手术较非腹腔镜开腹手术更易引起婴幼儿呼吸性酸中毒和学龄儿童混合性酸中毒 (P <0 .0 1) ,但常于手术后 2 4h一般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小儿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蛋白质代谢影响与非腹腔镜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酸碱平衡影响较小 ,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蛋白质代谢影响亦较小。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纠酸治疗并且不需要选用除疾病要求以外的特殊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Fas/Fas L系统作为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参与肿瘤组织的免疫逃避。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Fas、FasL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B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 κB)在神经母细胞瘤 (NB)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标本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997~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2 9例NB患儿 ,年龄 5个月~ 7岁 ,平均 2岁 9个月。其中男 14例 ,女 15例。按Evans分期标准行临床分期 ,Ⅰ期 4例 ,Ⅱ期 5例 ,Ⅲ期 6例 ,Ⅳ期 8例 ,ⅣS期 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9例NB组织中NF κBp6 5的表达 ,并分析NF κB表达与NB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患儿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  2 3例NB组织有NF κBp6 5表达 ,阳性检出率为79.3% ,主要表达于瘤细胞胞浆和部分瘤细胞的胞核。Ⅰ~Ⅱ期、Ⅲ~Ⅳ期、ⅣS期NF κ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7.8%、92 .9%、5 0 .0 % ,各分期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NB组NF κB阳性率 (91.6 7% )显著高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GNB)组(2 0 .0 % ) (P =0 .0 0 6 ) ;预后差组织型 (UFH)NF κB阳性率 (91.6 7% )显著高于预后好组织型 (FH)(70 .5 9% ) (P =0 .0 2 4 )。NF κBp6 5与患儿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n =13,r =- 0 .6 2 9)。结论 NF κB表达程度与NB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是评估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方法:1991年1月-1999年6月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155例,获随访141例,进行10个相关因素调查,包括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结果:34例发生不同程度小肠结肠炎(24%),吻合口狭窄或瘘和肠梗阻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术前患小肠结肠炎是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另一危险因素。沁肠结肠炎患儿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增加一倍。结论:术后小肠结肠炎是肠道梗阻和肠粘膜抵抗力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避免和解除梗阻因素的同时改善患儿肠道粘膜功能是降低该并发症发生并使其疗效有显著性改善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及其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胆石症术中行胆道造影,可提高胆道手术的质量,减少残石的遗留,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被外科医生所认识,但仍未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对术中行胆道造影与没行胆道造影的病例进行比较,并对其价值和适应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食管化学性烧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13例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食管化学性烧伤患儿行结肠代食管手术获得临床治愈,其中手术后2例出现吻合口瘘,行对症处理后闭合。11例得到长期随诊(6个月到5年)疗效满意。结论 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化学性烧伤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