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人转化生长因子(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hTGF-β1)基因(Ad/CMV-hTGF-β1)转染到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后,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1)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其中25只对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注射Ad/CMV-hTGF-β1,每只注射2个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注射量为每个腰椎间盘20μl(6×106pfu);同时每只取2个未做注射的腰椎间盘作为自身空白对照组。其余10只兔每只注射2个腰椎间盘各2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组。全组共120个椎间盘。(2)手术后1~12周的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出各组椎间盘组织,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所得数据经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蛋白多糖测定值经配对t检验,t=3.968,P<0.05。(2)术后2周,三组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F=17.871,P<0.01;各组间再行两两q检验,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7.686,P<0.01;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间q=6.894,P<0.01;实验对照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q=0.792, P>0.05。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间配对t检验,t=5.276,P<0.01。(3)术后4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8.352,P<0.01。(4)术后8周,实验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t=7.086,  相似文献   
2.
3.
儿童孟氏骨折环状韧带损伤病理及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814年Monteggia首次报告了2例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前脱位病例以来,此类损伤因其机制复杂和临床问题多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对此类损伤病理机制及骨折脱位处理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复习文献,发现对儿童陈旧性盂氏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存在问题的论述较多,对环状韧带的损伤病理及机制的报道甚少。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3年10月有31例儿童新鲜孟氏骨折行手术治疗,观察环状韧带损伤的病理变化并探讨桡骨头的脱位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节囊松解被卡环状韧带下移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囊松解被卡环状韧带下移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采取关节囊松解被卡环状韧带下移桡骨头复位加尺骨延长成角截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Ⅰ、Ⅲ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7岁7例,年龄8~11岁4例。病程2~3个月4例,4~6个月4例,7~12个月1例,13~30个月2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9个月),随访6~12个月7例,13~24个月4例。按照Mackay[1]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为优。X线表现无半脱位或脱位。结论 利用关节囊松解被卡环状韧带下移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具有: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创伤小,重建环状韧带实为环状韧带的再复位,其生物学特性完全符合伤前环状韧带。该方法值得临床医生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行站立侧位、过伸过曲位X线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裂隙征和流质聚集征象,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7.6月,其中8例〉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0.63±1.40)mm,术后(21.62±3.75)mm,最终随访(20.98±3.01)mm。Cobb角(中立位)术前29.65°±2.48°,术后13.68°±1.72°,最终随访12.91°±1.92°。术前VAS评分(8.38±0.58)分,术后24 h(2.39±0.70)分,最终随访(2.47±0.69)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59±4.12)分,术后(22.01±3.51)分,最终随访(21.65±4.61)分。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最终随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尤文氏肉瘤九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了5所医院的9例尤文氏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症状、体征、Χ线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以疼痛就诊的8例,体温平均38·2℃,白细胞平均11·09×109L-1,AKP平均45·40King-ArmstrongU,ESR平均36·44mm/h,Χ线检查7例有融骨性破坏,其中同时伴有骨膜反应者6例,无骨破坏及密度减低者1例,仅表现为骨密度减低者1例。通过分析发现,尤文氏肉瘤有如下特点:1)无明显诱因,以疼痛为主要症状;2)长管状骨尤文氏肉瘤易误诊为骨髓炎;3)脊柱尤文氏肉瘤不侵犯椎间盘组织;4)有的患者X线检查单纯表现为骨密度改变;5)也可发生于颅内、软组织;6)偶见于中年人;7)恶性程度高、转移早;8)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行PKP手术治疗的95例OVCF患者(135个椎体),动态监测其术后状态及正常椎体继发骨折与否;对其临床相关参数如性别、骨质疏松原因、骨折部位、矢状面成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支具佩戴、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原发骨折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筛选出发生继发性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3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9例(20.0%)患者25个(18.5%)正常椎体(22个位于手术节段邻近上下椎体)术后发生继发性骨折;其中12例患者的继发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骨折、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及新鲜椎体骨折是PKP治疗OVCF后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进行PKP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早期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其发生与骨质疏松原因、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及新鲜椎体骨折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1月对下肢骨折术后实施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共126例。年龄16~75岁。男85例,女41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31例,股骨干骨折68例,股骨髁上骨折并股骨干骨折18例,胫骨平台骨折7 例,髌骨骨折11例,胫骨骨折并髌骨骨折2例,开放骨折21例,闭合骨折105例。方法:(1)开放骨折均给予仿AO加压钢板内固定,并I期闭合伤口,术后留置闭式引流。闭合骨折一般在7~10 d内行开放复位内固定。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固定。股骨髁上骨折并股骨干骨折给予松质骨螺钉及L形钢板组合内固定。无论开放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骶骨骨折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技术要点。方法2例TileC型骨盆骨折骨牵引至骨折竖直方向复位满意后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自骶骨伤侧行经皮长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折.以重建钢板固定耻骨上支骨折。结果术中无重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严重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双下肢不等长及内固定失效,骨折均顺利愈合。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骶骨骨折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联合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 年7 月至2011 年1 月,在52 例颈胸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实施CSEP 联合TES-MEP 监护.椎管内肿瘤患者46 例,椎管内血肿患者6 例.患者均采用后方手术入路.均采用全静脉麻醉.结果 9 例术中诱发电位阳性的病例中,除2 例不明原因的假阳性外,7 例与手术操作直接相关.4 例患者术中CSEP 明显改善,2 例患者术中CSEP 好转的同时伴部分肌肉TES-MEP 的出现.1 例患者术中无电位变化,术后3 h 出现双下肢瘫痪,MRI 证实为术后血肿引起.CSEP 的灵敏度67.0%,特异度95.6%,约登指数0.66.术中TES-MEP 的灵敏度83.3%,特异度97.6%,约登指数0.81.联合监护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3.0%,约登指数0.93.结论 TES-MEP可补充CSEP 对脊髓运动功能监护的不足,极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CSEP 联合TES-MEP 监护可指导围手术期脊髓再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