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癌术中放疗是在术中将胰腺肿物充分显露后,对肿瘤进行一次性肿瘤致死量放射治疗,用以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减少体外放疗的并发症。早在1909年,Beck报道了在胃癌及结肠癌手术中,将不能切除的肿物托到伤口外放射治疗。1915年,Finsterer开始在术中对胃癌行放疗。30年代,Eloesser在术中用大剂量放射线治疗腹腔内肿物,他认为早期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40年代,Ellis在术中应用直线加速器,但未能推广。1959年、Barth等人开始联合应用术中放疗及体外放疗治疗胰腺癌。虽然早期术中放疗未能广泛应用,但经验提示术中放疗可用大剂量放射线治疗腹腔内肿物,并发症少,且可与体外放疗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同一术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共计121例,其中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8例,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3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三孔腹腔镜组比较,单孔腹腔镜组切口满意度得分较高,(4.5±0.7)比(3.0±0.6),f=13.50,P=0.00;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次数较少,(1.2±0.5)次比(2.1±0.7)次,t=-8.25,P=0.00;手术时间未增加,(40±10) min比(37 ±9) min,t=1.94,P=0.055;失血量未增多,(12±6) ml比(13 ±6) ml,t=-1.50,P=0.137;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1.4±0.6)d比(1.6±0.7)d,t=-1.82,P=0.072.全组在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食道胃十二指肠纤维镜检查是查找上消化道急性出血部位的主要方法,具有丰富经验的内科医师应用此法,诊断准确率可达97%。但有时因大量活动性出血或胃内充满凝血块而使检查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师不得不在术前未确定出血原因的情况下行开腹探查。术中大部病人经对胃及十二指肠的仔细探查,可找到出血部位,但是对浅表或急性出血,可无胃壁外部特征;另外由于既往胃或肝门区手术的粘连,胃的某些部位不能探查,外科医师要经过长时间的胃十二指肠壁探查性切开,才能找到胃镜未发现的出血病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和直线型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人,行直肠癌双吻合器法前切除术,按纳入与剔除标准入选60例分为弧形切割吻合器组和直线型闭合器组,每组30例。[结果]弧形切割吻合器组的手术时间(160.7±13.4min)短于直线型闭合器组(222.3±16.8min),吻合口距齿状线的距离(1.9±0.8cm)小于直线型闭合器组(2.5±0.5cm),术中出血量(190±67.5m1)少于直线型闭合器组(353±91.9m1),住院时间(16.7±2.4d)短于直线型闭合器组(21.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与直线型闭合器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与直线型闭合器相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更低位的保肛,使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与一系列的基因变异有关。层粘连蛋白受体mRNA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增高。在研究中,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在结肠癌原发病灶、浸润病灶及转移病灶中的表达。结果发现,层粘连蛋白受体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增加,低分化结肠癌中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结肠癌组织,浸润病灶及肝转移病灶中表达高于原发病灶。结果提示层粘连蛋白受体表达与结肠癌进展、侵犯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4岁。因上腹部隐痛伴黑便2个月,1998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后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贲门处隆起,表面糜烂;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腺癌,不除外类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大体标本胃小弯侧可见5cm×4cm的肿物,表面平坦,质硬,切面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为12.9%(13/101);单变量分析结果 表明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胰腺质地是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是腹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1.914、9.891和7.197.结论 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可降低腹腔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术中放射治疗(IORT)加体外放射治疗(EBRT)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例伴有严重背痛和腹痛而又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IORT加EBRT,观察止痛效果和平均生存期。结果 本组11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55%),7例患者部分缓解(35%),平均生存期为8.3个月。同期进行的30例胰腺癌切除术患者平均生存期是7个月。结论 IORT加EBRT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较好的中晚期胰腺癌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美国每年有16000名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病人需手术治疗,5%病人因甲旁亢仍然存在或复发需要再手术,约1/4再手术病人是因异位或多余(5个或5个以上腺体)甲旁亢所致.作者对麻省总医院1926年~1984年间1200名手术治疗的甲旁亢中50例异位或多余甲旁亢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腺体定位、解剖位置、组织病理及手术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50名病人中,男20人,女30人,年龄为17~84岁,平均49岁.临床表现为肾结石62%,骨病40%,消化道溃疡14%,高血压6%,高钙血症危象4%,Gouty关节炎2%,无症状20%.无多发内分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术中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癌术中放射治疗与体外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加体外放疗(A组)20例,单纯术中放疗(B组)45例,单纯体外放疗(C组)27例,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术中放疗(A组 B组)的止痛效果为84.4%,好于C组(70.4%),且见效早1—2周。结论:术中放疗补充了胰腺癌外照射的不足,生物效应高,周围正常组织及病灶后正常组织保护性好,止痛见效快。特别适合与晚期胰腺癌姑息性减黄、减压手术同时进行,增加术中肿瘤治疗手段。术中加体外放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