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带血管单根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规律。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长段缺损12例,其中股骨2例,胫骨6例,肱骨1例,尺骨1例,桡骨2例。缺损长度5~12cm,移植长度6~14cm。观察术后血供情况;术后3、6、9、12、18、24个月测量移植腓骨的增粗情况、髓腔改变情况及与正常骨的匹配程度;骨愈合时间和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全部成活,随访10例,2-8年(平均4.2年)。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5月,平均4.2月。发生再骨折1例,经石膏固定1.5月后愈合。下肢移植腓骨段在接受应力刺激后开始增粗,1年半后移植骨中段直径能达受区骨直径的75%以上,CT扫描显示以皮质骨增厚为主。而在上肢尺桡骨的重建中,腓骨增粗不明显。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后发生形态适应性改变以下肢骨为著,2年内基本完成形态变化,并能承受受区应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跟腱炎在学术界一直很有争议。目的:对跟腱炎模型兔跟腱局部分别注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动态观察相关指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曲安奈德对跟腱炎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单侧跟腱炎新西兰大白兔模型随机等分4组,取其中2组分别于患侧跟腱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曲安奈德1次;剩余2组则分别注射2次,注射间隔2周。结果与结论:相比1次曲安奈德组,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次和2次的跟腱炎模型兔跟腱腱束整齐、致密,断裂少,成纤维细胞增多,跟腱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跟腱最大负荷拉力均增加(P〈0.05),2次注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说明局部重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跟腱炎的效果优于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3.
景: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跟腱炎在学术界一直很有争议。 目的:对跟腱炎模型兔跟腱局部分别注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动态观察相关指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曲安奈德对跟腱炎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单侧跟腱炎新西兰大白兔模型随机等分4组,取其中2组分别于患侧跟腱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曲安奈德1次;剩余2组则分别注射2次,注射间隔2周。 结果与结论:相比1次曲安奈德组,局部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次和2次的跟腱炎模型兔跟腱腱束整齐、致密,断裂少,成纤维细胞增多,跟腱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跟腱最大负荷拉力均增加(P < 0.05),2次注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 < 0.05)。说明局部重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跟腱炎的效果优于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兔予以注射Ⅰ型胶原酶,观察跟腱组织生化、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变化,与正常组织比较,建立兔跟腱炎模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Hyp检测试剂盒,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Ⅰ型胶原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üedi-Allg?werIII型pilon 骨折术后踝穴形态改变与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 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7 例Rüedi-Allg?werIII型 pilon 骨折患者, 男20 例, 女27 例;年龄21~65 岁, 平均43 岁;随访时间18~24 个月, 平均21 个月。在末 次随访时所摄X线片上测量如下指标:(1)踝穴高度, (2)踝穴宽度, (3)踝穴深度, (4)踝穴冠状位角度, (5)踝穴矢状位角度。根据Mazur 等评分方法, 对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分组, 其中优组 28例, 良组11 例, 可+差组8 例。通过对47 例患者患侧与健侧踝穴五项指标的比较及对三组间各项指 标患侧与健侧差值比较, 分析踝穴形态改变与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显示47 例患者患侧与健侧踝 关节各项指标比较, 除踝穴高度无统计学差异外, 踝穴宽度、深度、冠状位和矢状位角度比较, 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优、良、可+差三组踝穴各项指标患侧与健侧差值比较, 除高度差值与评分无相关外, 余四 项差值均与评分呈负相关, 随评分等级降低差值变大, 说明术中踝穴宽度、深度、冠状位及矢状位角度 的处理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显著相关。 结论 Rüedi-Allg?werIII型pilon 骨折患者术中踝穴宽度、深度、冠 状位及矢状位角度的解剖复位对术后踝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 故术中应尽可能恢复踝穴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第三代Gamma钉(TGN)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内固定器械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TGN内固定28例(TGN组),DHS内固定23例(DHS组).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TG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方面TGN组无切口感染、髋内翻、患侧股骨干骨折及内固定切出等病例;DHS组出现髋内翻2例,钉头穿出股骨头1例.结论 TGN适用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EvansⅡ型及Ⅲ型,其操作相对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介绍3种人工腔隙技术在内镜辅助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松解手术和腓肠神经切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别应用3种人工腔隙技术行内镜下周围神经松解手术和腓肠神经切取手术共41例。其中应用CO2皮下充气法内镜辅助下切取腓肠神经移植手术9例,尺神经松解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8例,腓总神经松解手术治疗腓管综合征7例;应用皮肤提拉装置形成皮下腔隙镜下行腕管外腕横韧带切断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用自制的环型组织撑开器内镜辅助下行腋神经松解术治疗四边孔综合征2例。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充分的腔镜视野,在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切口1~3 cm,比开放性手术缩短3~10 cm。37例患者获得随访1~5年。周围神经松解手术30例,感觉功能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达S4级,29例患者运动功能在术后6~12个月内恢复至IV~V级,未见复发;1例腓总神经卡压患者随访24个月,伸踝、趾肌力恢复至II级停止,二期行肌腱转位术。镜下腓肠神经切取移植手术随访7例,受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腔隙技术使内镜辅助周围神经手术具有更好的腔镜视野和操作空间,是内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