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后在缝线拉网保护下颗粒状植骨椎管扩大成形的可行性.方法:12只家兔,CT测量L1椎管矢状径.切除L1全椎板,利用周围关节突及棘突为附着点,缝线拉网,植自体颗粒状骨.术后2周及12周CT测量L1椎管矢状径.通过大体及病理切片观察椎管成形情况.结果:L1椎管矢状径术前为3.54±0.26mm,术后2周为8.39±0.63mm,较术前增大,无骨块进入椎管,术后12周为3.57±0.29mm,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植入的颗粒状骨部分被吸收,残存部分互相融合成骨板样位于缝线网上方,缝线网无松脱及断裂,网下原椎板切除后的缺损被不规则再生椎板填充.结论:全椎板切除后缝线拉网简便易行,结合颗粒状植骨可行兔椎管扩大成形;兔的全椎板再生能力较强,用其制作椎管扩大成形的动物模型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椎体愈合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根据患者椎体愈合程度将其分为延迟组和愈合组,对比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结果 延迟组患者伤椎高度恢...  相似文献   
3.
脊柱椎体间植骨融合被公认为治疗颈椎疾患的一种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但远期并发症尤其是相邻上下节段退行性改变逐渐显现。本文介绍颈椎融和后相邻节段退行性改变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Hangman骨折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颈椎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目前多数学者对Hangman骨折倾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减少头颈胸石膏或Halo—Vest架外固定等治疗产生的长期医疗护理依赖。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我科收治Hangman骨折17例,均采用颈椎前路Zephir钢板内固定治疗,现将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前血管介入栓塞和术后盆底肌张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6例,其中脊索瘤5例,骨巨细胞瘤1例.术前24h肿瘤供血血管栓塞5例,术中根据骨缺失形态采用重建钢板塑形成框架结构,利用钢板孔洞使骶骨周围韧带附着,并拉线成网,采用自体、异体骨填充骨缺损,重建盆底肌张力5例.结果:术前未栓塞血管的1例,术中出血5000ml,其余5例术中出血(1200±480)ml,手术时间(175±21)min,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12~24个月随访,骶骨全切的2例大小便功能无恢复,未重建盆底肌的1例大便费力,其余3例大小便功能恢复良好,无大便费力,重建骨盆环的5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术后1.5年骶骨脊索瘤局部复发1例.结论:术前全面的肿瘤供血血管介入栓塞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术中出血的效果,盆底肌张力的重建对大便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