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污染饮用水的致病性原虫主要是肠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2种虫类污染饮用水源及供水系统导致的流行性疾病暴发事例在国外时有报道[1,2].贵州省贵阳市市区居民生活饮用水获得的方式仍以市政自来水为主,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月报中仍未将2种原虫的检测归为常规监测项目.为了解贵州省贵阳市饮用水源是否受到致病性原生动物的污染,于2006年对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周边的12个生活污水排污处的水样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小鼠感染后的细胞免疫特点。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感染昆明小鼠,5条/只。感染后第2~10周分批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鼠CD4^+T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2~5周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第9周降至(31.61±5.33)%,第10周又回升到第8周水平;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第4周达高峰,为(41.69±15.84)%。IFN-γ在感染后第3周为(13.36±2.58)pg/ml,第4周为(13.96±4.53)pg/ml,第5周为(13.33±2.32)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第4周达(22.99±4.52)pg/ml,之后呈下降趋势,第10周降至(10.99±1.14)pg/ml;IL-4第4周开始上升,第7周达(18.31±7.70)pg/ml,第8周后逐渐下降;IL-10从第5周起逐渐上升,至第8周达到(15.89±4.64)pg/ml,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感染裂头蚴早期,发生Th1免疫应答;随着感染的进程,免疫应答向Th2偏移。Th1/Th2型免疫应答发生的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裂头蚴感染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了解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以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w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在皮下、肌肉、肝脏、肺腔及腮腺等处发现裂头蚴,主要为皮下肌肉组织;(2)组织病理观察:肉眼观察,寄生处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囊包块形成;HE镜下观察,皮下组织结构破坏,点状的脂肪组织变性、坏死,伴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重度扩张充血,肺泡上皮中度增生,灶性肺组织坏死。肝组织少部分肝细胞轻度胞浆疏松化,小灶性肝细胞液化性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取代。腮腺组织结构破坏,重度变性、坏死,伴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脓肿形成。结论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多组织器官有裂头蚴寄生,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裂头蚴寄生可引起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变性、坏死,组织结构破坏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群日益增多,如何维护市民的身体健康,防止水源性疾病的发生,使市民喝上安全、卫生的二次饮水,是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市二次供水的水质情况以及居民饮水习惯,于2006年~2007年对贵阳市二次供水水质中致病性原虫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学校的大学在校生和高中住校生进行了卫生饮水习惯的调查,以便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一书近日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贵阳医学院陈艳教授编著。该书共三章,第一章的内容包括裂头绦虫的研究简史、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等内容;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重点介绍了曼氏迭宫绦虫和阔节裂头绦虫,主要从病原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流行病学、防治及  相似文献   
6.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体内虫体分布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昆明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中裂头蚴的寄生情况及血清中IgG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以了解昆明小鼠用于曼氏裂头蚴感染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口服法5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周分批处死小鼠,进行大体观察,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结果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多组织器官有裂头蚴寄生,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裂头蚴寄生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或囊包块形成。实验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于感染后第2周检出,第2~8周呈上升趋势,第8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结论昆明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中可检出裂头蚴和特异性抗体,用于建立曼氏裂头蚴感染模型,成功率高、造模简单、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7.
唐贵文  陈艳  蒋红涛 《贵州医药》2010,34(3):274-27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寄生虫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寄生虫超微结构的观察及功能的研究;在寄生虫病诊断、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和寄生虫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电镜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电镜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也逐步用于细胞凋亡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活素加椎板减压治疗脊髓损伤20例尹锐锋,杜衡胜,蒋红涛(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南阳473004)应用脑活素加椎板减压椎管前壁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0年以来共收治脊柱骨折、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53岁.先天性脊柱畸形2例,结核性后凸9例,陈旧创伤性后凸13例.Frankel分级:E级14例,D级8例,C级2例.后凸顶点分别位于:T115例,T1210例,L1 7例,L2 2例.脊柱后凸Cobb角为37~65°,平均46°.结果 术后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5年.根据自定评价标准,疗效优15例,良7例,可2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南阳,473009)通讯作者,汤立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E-mail:tlxin1968@126.com例,优良率91.7%.术后3个月Cobb角为4.2~5.1°,平均5.3°,平均矫正率87.6%.术后2例Frankel C级均恢复至D级;8例D级中5例恢复至E级,3例无变化;余患者仍为E级.术后8~12个月X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发生骨性融合,未发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和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减压、矫形可同时进行,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蒋红涛  陈艳 《贵州医药》2008,32(12):1139-1143
曼氏迭宫绦虫-曼氏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的移行及寄生部位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