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年龄49~85岁,平均(69.53±8.97)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Gleason评分:6分1例,7分6例,8分4例,9分4例。9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睾丸切除术患者术前PSA 27.1~153ng/mL,平均(79.37±57.52)ng/mL;术后1月PSA0.13~2.86ng/mL,平均(0.83±1.01)ng/mL;Nadir PSA 0.002~1.33ng/mL,平均(0.37±0.45)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8~23月,平均(17.23±5.28)月;7例经12~42月出现去势抵抗,平均为(26.43±9.55)月;发生转移5例;9例患者中2例失访,3例死于晚期前列腺癌,4例存活;随访时间平均(60.86±22.11)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PSA 11.47~128ng/mL,平均(43.40±43.13)ng/mL;术后1月PSA 0.072~0.36ng/mL,平均(0.17±0.11)ng/mL;Nadir PSA 0.008~0.22ng/mL,平均(0.11±0.07)ng/mL;达到Nadir PSA时间24~42月,平均(33.17±7.28)月;5例经12~60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平均为(35.20±17.43)月,复发后1例予康士得及诺雷德治疗,4例予氟他胺治疗,目前生存状况尚可;发生转移3例;6例患者均存活;随访时间平均(53.00±28.04)月。结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特殊组织学亚型的高级别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冷冻消融术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列腺冷冻消融术组(冷冻组)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组(达芬奇组),每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和手术情况(麻醉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凝血指标[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炎症因子(IL-2、IL-6、TNF-α)水平,以及出院前血栓所致恶性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冷冻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达芬奇组(P值均<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达芬奇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APTT、PT、TT均显著短于同组术前(P值分别<0.01、0.05),D-二聚体、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值均<0.01);冷冻组术后APTT、PT、TT均显著短于达芬奇组术后(P值分别<0.0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国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估计家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析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及家族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行穿刺并证实为前列腺癌的598例患者的一级亲属前列腺癌家族史。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前列腺癌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病例组选择年龄56~79岁的495例前列腺癌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穿刺且结果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匹配条件为年龄、民族(汉)和居住地相同。通过比较两组发病年龄、BMI、确诊时的PSA中位数、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D’Amico危险因素分级和首要治疗方式,来探究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结果:年龄56~79岁且具有前列腺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无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RR=3.0,P=0.010)。598例在我院穿刺并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25例(4.2%)是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分级属低或中度危险分级的比例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其首要治疗方式(P<0.05)。结论:在中国,家族性前列腺癌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前列腺癌家族史显著增加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家族性与散发性前列腺癌之间并无显著的临床及病理学差异,但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首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40例术前诊断为肾癌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肾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过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肾癌的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评价CT平扫及增强后三期扫描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强化模式、强化程度、是否伴有钙化等。结果肿瘤最大径1.6~7.9(3.48±1.68)cm;38例表现为实性占位,2例表现为囊实性占位(BosniakⅣ型);1例肿瘤伴有钙化;就强化程度而言,13例表现为轻度强化,18例表现为中度强化,9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就强化模式而言,28例表现为延迟强化,12例表现为非延迟强化;10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0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CT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特殊征象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应有主动革新的勇气来面对新的医疗体系格局。本研究以J医院为微观个案,分析其从门诊结构调整和合理用药管控的角度推进门诊转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RNAi)指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RNA ,dsRNA)导入细胞时 ,该序列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 ,并导致基因表达的沉默。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 ,siRNA)是RNAi作用的主要介质。其可经体外合成再转入细胞 ,也可通过各种载体内源性表达。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选择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肾癌预后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细胞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肿瘤的85%以上。约25%的肾癌病人存在肿瘤转移[1]。国内外学者在解剖水平、临床水平、组织学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发现了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其中既有独立的预后因素,也有协同作用的多个因素。对于分期不同、分级不同的肾癌,各因素指导预后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使用预后分级系统(如UISS)以及运算法则(如诺摩图、SSIGN),可以将肾癌的风险分级并且预判生存率,还可以帮助临床试验设计并指导随访策略。本文将上述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水平HIF-2α在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i方法,体外化学合成HIF-2α序列特异的siRNAs,转染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抑制HIF-2α表达,Western blotting、ELISA方法检测VEGF表达变化,应用BrdU抗体ELISA比色法研究HIF-2α抑制后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改变。结果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不表达HIF-1a,仅表达HIF-2α,缺氧诱导HIF-2α蛋白表达增加。HIF-2α序列特异的siRNAs特异抑制HIF-2α蛋白的表达,转染效率>80%,抑制率(72.0±8.0)%;HIF-2α抑制后,缺氧诱导的细胞结合型VEGF表达减少,分泌型VEGF在正常氧压情况下抑制率(21.7±3.8)%,缺氧情况下抑制率(37.8±4.7)%,肿瘤细胞在体外水平的血管生成能力降低(42.7±5.0)%。结论HIF-2α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抑制HIF-2α下调细胞结合型与分泌型VEGF表达而降低肾透明细胞癌在体外水平的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指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导入细胞时,该序列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并导致基因表达的沉默。小干扰RNA(small—imerfering RNA,siRNA)是RNAi作用的主要介质。其可经体外合成再转入细胞,也可通过各种载体内源性表达。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选择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全雄阻断后去势抵抗(CRPC)进展的预测因素及其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全雄阻断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治疗后发生CRPC的预测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发生CRPC(1年内)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4±13.3个月,中位CRPC发生时间为25.5月。Gleason评分(HR:2.100;95%CI:1.236~3.567;P=0.006 1)、全雄阻断治疗后PSA最低值(HR:5.287,95%CI:2.816~9.924;P0.0001)、到达PSA最低值时间(HR:0.275;95%CI:0.137~0.554;P=0.008 7)是发生CRPC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到达最低值时间(OR:0.672;95%CI:0.497~0.908)是早期发生CRP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leason评分≥9分、治疗后PSA最低值≥0.2ng/mL、到达最低值时间9月的患者对单纯全雄阻断治疗反应不佳,特别是治疗后到达PSA最低值时间短的患者,早期CRPC发生可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