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7月-12月我们观察了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心肌酶、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肺支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肺支持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股动、静脉插管和Medtronic Carmeda ECMO系统对1例CABG术后严重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静脉-动脉呼吸支持(V-A ECMO)。对患者术中的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X线肺部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 ECMO术中维持较理想的动脉血气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ECMO19h患者恢复清醒,术中肺水肿明显改善,呼吸支持27h50mins后撤离ECMO,但术后35h死于循环衰竭。结论 V-A ECMO可提供有效的肺功能支持,并为肺部水肿的恢复和临床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外科手术中含血停搏液内添加注射用心肌肽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2016年1月至12月93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的瓣膜外科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心肌肽分为心肌肽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主要瓣膜外科手术有主动脉瓣置换37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成形1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成形+三尖瓣成形44例。心肌肽组仅在第一次含血停搏液中一次性添加心肌肽3 mg/kg,对照组在含血停搏液中不添加心肌肽。从围术期LVEF变化、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变化、肝肾功能、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评价心肌肽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心肌肽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肽组患者术后24 h、48 h超声评价显示LVEF恢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酶谱结果示术后48 h心肌肽组的CK和LDH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CKMB恢复程度心肌肽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ICU时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比较,心肌肽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含血停搏液中添加心肌肽在重症瓣膜外科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72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①IL-6、IL-8、TNF-α在术毕、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显著升高。以术毕最高,此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接近术前;②CK—MB、LDH、cTnI在术毕、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显著升高。CK-MB术毕最高,LDH、cTnI术后第1天最高,此后逐渐下降,CK—MB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而LDH、cTnI仍显著高于术前;③相关分析,CPB时间与术毕IL-6、IL-8及术后第1天IL-8成显著正相关;术毕IL-6与LDH、cTnI,IL-8与CK-MB、LDH成显著正相关;术毕、术后第1天IL-8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术毕及术后第1天TNF—α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PB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在术后第7天方恢复至术前水平;CPB时间与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术后复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81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试验组(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n=41)和对照组(不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n=40)。采集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6、24 h采集桡动脉血检测氧合指数(PaO2/FiO2)、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小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术后6、24 h血浆TNF-α、IL-6、MDA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开始时的水平,术后6、24 h PaO2/FiO2明显低于手术开始时的水平;但是组间比较术后6、24 h血浆TNF-α、IL-6、MDA水平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6、24 h PaO2/FiO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院29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ECC情况.其中男性7例,女性2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整形术1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ECC为中低温(28~32℃)、中高流量[6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CPB)搏动灌注(PP)、常温对妊娠期CPB手术的孕妇及其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妊娠期妇女33例。灌注方式有连续性非搏动灌注(NP)组和PP组,最低温度以35℃为分界,<35℃为低温组,≥35℃为常温组。为了评价温度和灌注方式对患者的共同作用,将NP与低温设为A组,NP与常温设为B组,PP与低温设为C组,PP与常温设为D组。结果 对于温度和灌注方式对患者的共同作用,A、B、C、D四组对母体结局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灌注方式的主效应对母体术后24 h血红蛋白、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和术后24 h最高乳酸(Lac)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比NP组高9.83 g/L(95%CI:0.80~18.86);术后24 h PT比NP组少2.25 s(95%CI:0.45~4.05);术后24 h最高Lac值水平比NP组低1.96 mmol/L(95%CI:0.25~3.66)。最低温度的主效应对母体住院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 ffin ity、Edwards和Terumo三种膜式氧合器祛泡能力,并探讨使用膜式氧合器时动脉滤器使用的必要性。方法使用18例心脏手术后体外循环装置,分别为A ffin ity、Edwards和Terumo SX18三种成人膜式氧合器各6例,并均使用Terumo动脉滤器,在同等的检测条件下用注射器在膜式氧合器前的管路中注入30 m l空气,使用CMD-20超声波微气栓检测仪检测空气通过膜式氧合器后及动脉滤器后产生的微气栓数量。结果在膜式氧合器及动脉滤器后血流中测得微气栓平均数量分别为:A ffin ity(155.9±15.2)个和(69.869.8±6.7)个;Edwards(336.0±14.7)个和(135.3±6.1)个;Terumo(114.6±12.1)个和(52.8±5.5)个。结论不同的膜式氧合器有不同的祛泡能力;使用动脉滤器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产生微气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逆行灌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猪脊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西藏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I/R组,n=6);冷液(cold saline,CL)逆灌组(CL组,n=6);Res逆灌组(CL+Res组,n=6).I/R组:常温阻断降主动脉70 min;CL组:阻断前游离出副半奇静脉,阻断降主动脉70 min,同时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4℃)9 g/L氯化钠溶液,灌注流速为16.65 mL/min;CL+Res组:阻断降主动脉70 min,同时经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含Res 10 mg/kg的低温(4℃)9 g/L氯化钠溶液.于术后6、24、48 h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48 h取L2~L4段脊髓,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18只西藏小型猪全部存活.术后6、24、48 h各组行为学评分均降低,I/R组低于CL+Res组、CL组,CL+Res组高于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41、18.553、9.637,P<0.05).将主动脉阻断后各组实验动物的鼻咽温度和椎管温度均有下降,I/R组、CL+Res组和CL组分别在阻断70 min和再灌注20 min时降至最低.再灌注后,I/R组的鼻咽温度和椎管温度逐渐回升,至再灌注60 min时与阻断前相近(P=0.293、0.115);而CL组和CL+Res组回升不明显,在再灌注60 min时仍明显低于阻断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CL+Res组与CL组均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L+Res组高于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在CL+Res组与CL组均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L+Res组低于C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猪副半奇静脉逆行灌注低温9 g/L氯化钠溶液及Res对脊髓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ax及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的相关资料。结果2011年我院共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85例,其中男30例,女55例,年龄(42.5±15.2)岁。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5例;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9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及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例。麻醉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151.8±63.6)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92.1±43.7)min。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8例(9.4%),死亡1例。结论良好的单肺隔离通气、充分的静脉引流以及完善的术中监测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避免缺血、缺氧可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