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微创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及手术风险。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对54例患者(70膝)行小切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女48例(63膝),男6例(7膝)。年龄43-75岁,平均62.4岁。切口长度9—13cm,平均10.5cm。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前关节活动度为伸0°~25°(平均-10.5°),屈80°-135°(平均100°)。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不翻转髌骨,利用皮肤的可移动性和膝关节屈伸活动的特点,采用特殊手术器械,完成股骨和胫骨的截骨。通过改变手术操作顺序以尽快创造出操作空间,尽可能减少对髌上囊和后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切除和剥离。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为70min(55-150min)。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0.5cm(9~13cm)。前35膝术后平均引流530ml(200-800m1),后35膝引流为380ml(200-460ml),平均输血500ml(0-1000m1)。术后第2天即开始进行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5.6d(4-8d),术后9-14d出院,出院时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0°(90°~120°)。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为伸5°-5°(平均0°),屈95°~125°(平均115°)。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为46~69分[平均(51±7)分],术后为82-98分[平均(91±5)分]。结论 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股四头肌损伤小,膝关节主动活动的时间较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快,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方法 1995—2005年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54—78岁,平均62.1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4例,病理性股骨颈骨折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5例,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人工关节翻修术后3例。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1例在闭合复位时死亡,10例在闭合复位失败后或有明确脱位原因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结果 8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3—6周后获得成功。2例患者经闭合复位后再次失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8例闭合复位不成功直接手术切开复位获得成功。术后随诊2年,未再出现脱位现象。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2分(72—96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脱位由多种因素造成,强调以预防为主,全面分析和研究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使关节周围组织张力、关节位置和头臼间的匹配关系达到最佳,并选用合适的假体,才能彻底避免髋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81岁。因左侧臀部发现肿物3个月于1991年2月20日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臀部出现2×2×1cm包块。在外院诊断为“坐骨结节滑囊炎”,给予药敷,理疗2个月后仍无好转,肿块增到5×5×4cm,疼痛明显,故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左侧臀部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坐骨结节处可触到6×6×4cm包块,压痛明显,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在皮下略有活动,立位较卧位明显增大。X线片显示坐骨结节轻度骨质增生,其周围有一边界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9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2~60岁。术前疼痛时间2~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5d,3个月和6个月行双髋关节功能、常规X线片、ECT、CT和MRI检查。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74个月,平均31.4个月。17例临床症状缓解明显,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8分升至术后91.6分。18例X线片显示髋关节形态基本保持完好,无明显坏死进展。ECT、CT和MRI检查均见植骨成骨征象。有2例4髋于1年半后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有3例4髋症状有所加重,但未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损伤小,术后关节功能2~4周即可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临床症状改善。其短期疗效肯定,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下(导航)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3~12月对连续无选择病例22例30髋在计算机辅助下行MIS—THA,术中采用导航定位髋臼。术前、术后常规拍摄下肢全长X线片及双髋关节正位片,测定术后髋臼倾斜角。结果手术切口长7.8~10.5cm,平均8.8cm。术后X线片示髋臼倾斜角30^o~54^o,平均41.6^o,仅1例为54。,其余均在30^o-50^o范围内。结论计算机辅助下MIS—THA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在THA术中将髋臼假体安放的更精确,减少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关节软骨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VitC对软骨糖胺多糖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给药后第二和第六天软骨组织中糖醛酸、半乳糖胺的含量及糖醛酸/蛋白质和糖醛酸/羟脯氨酸的比值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40ug/ml和8oug/mlVitC对硫酸软骨素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羟脯氨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没有明显的作用.作者认为ViC对关节软骨具有修复和抗衰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