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痹康颗粒通过调控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AMPK/NF-κB)通路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诱导连续8周后按单次35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成模后按体质量、血糖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糖痹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625、1.25、2.5 g·kg-1)及硫辛酸组(0.026 8 g·kg-1),并设正常组。成模后持续给药干预12周。期间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大鼠的体质量、血糖水平及热痛阈;于给药第12周时取材坐骨神经进行苏木素-伊红(HE)、劳克坚牢蓝(LFB)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坐骨神经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AMPK、磷酸化(p)-AMPK、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血糖浓度、热痛阈均显著升高(P<0.01);坐骨神经IL-1β、TNF-α水平及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AMPK/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糖痹康颗粒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糖痹康颗粒各组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P<0.01),坐骨神经IL-1β、TNF-α水平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糖痹康颗粒高、中剂量组p-AMPK/AMP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坐骨神经形态学观察显示,糖痹康颗粒治疗后大鼠坐骨神经排列整齐度、致密程度、脱髓鞘变化均优于模型组。结论 糖痹康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减轻神经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MPK/NF-κB通路中AMPK的表达,抑制下游NF-κB表达,从而减轻因NF-κB激活引起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升高造成的神经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通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L)-1β、基质金属酶(MMP)-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热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通痹汤,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WOMAC指数和ADL评分,以及IL-1β、MMP-3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评分明显升高,WOMAC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β、MMP-3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当归通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益脾汤联合云南白药治疗风寒湿阻型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病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益脾汤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O、SOD水平及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O、SOD水平及Woma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NO水平及Womac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益脾汤联合云南白药治疗风寒湿阻型骨关节病,能够有效增强患者临床疗效,减缓关节软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2000年~2006年, 应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43例,现将临床资料做一回顾, 分析其并发症并探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以颈髓前方受压为主,因此,颈前路减压术已经成为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常用术式。我们自2001~2005年1月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本病2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跟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解剖和功能的特殊性,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作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跟骨Ⅲ型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肱骨髁上骨折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复杂肱骨髁上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54例复杂肱骨髁上骨折给予手术、中药、手法等综合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2.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肱骨髁上骨折,可预防肘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黄芪桂枝五物汤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和部分情感障碍疾病的治疗,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依据“异病同治”原则治疗颈椎病和焦虑症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1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五味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以“Cervical spondylosis”和“Anxiety disorder”为检索词,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TTD以及DrugBank数据库建库至2021-09-01所有数据,挖掘颈椎病和焦虑症的疾病靶点;应用R软件对疾病与药物靶标映射获取共有靶点,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和STRING平台分别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与蛋白互作网络,筛选网络核心共有靶点;运用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路富集分析;应用Vina软件、PyMOL软件对网络关键交集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和展示。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物有效活性成分73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β-胡萝卜素等;②与疾病共有靶点19个,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1、TP53、缺氧诱导因子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等;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奈酚可靶向调控白细胞介素1、T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④GO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和焦虑症的机制主要涉及活性氧代谢过程、炎症反应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⑤KEGG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126条共有通路发挥对颈椎病和焦虑症“异病同治”的作用;⑥上述数据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异病同治”颈椎病和焦虑症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等活性成分抑制神经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相关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以此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为基础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药治疗脑性瘫痪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类文章,对内服、外用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和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205篇,涉及方剂206首,用法分为内服、外用2种.内服中药79首,四君子汤出现频次最多,147味中药纳入统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当归、黄芪、茯苓、益智仁、川芎.外用中药方剂126首,108味中药纳入统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伸筋草、透骨草、当归、红花、牛膝.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4.5%,外用中药中祛风湿药所占比例最大,为21.3%.内服及外用中药均以药性为温性者最多,分别占42.9%和46.3%.内服中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味、辛味、苦味,外用中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辛味、苦味、甘味.内服和外用中药均以归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高频内服中药得出10对高频药物组合,高频外用中药得出10对高频药物组合.高频内服中药和外用中药均可形成3个聚类方.结论 使用中药治疗脑性瘫痪时,内服中药多用补虚、祛风湿、解表类药物,外用中药则以祛风湿、补虚及活血化瘀药为主.高频中药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紧张性头痛指双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规治疗是药物对症疗法,但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患者,长期服药引起副作用。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微循环障碍改善机制。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对象:于2001-12/2002-06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紧张性头痛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28岁,平均23.4岁;病程1~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方法:应用口腔负压仪,将负压施加器放入口腔的最适位置,调节负压维持在(0.05±0.01)MPa。治疗时间10min/次(首次应用治疗5min),1次/d,时间固定,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10min/次,但不给负压。①疗效判断标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进行疼痛量化评估,显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降>70%,有效:下降30%~70%,无效:下降<30%。②甲襞微循环观察与评价:应用XTL-Ⅱ型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放大260倍,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记录微血管形态、微血流状态和袢周状态,按田牛等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3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结果:纳入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效果:目测类比评分下降>70%治疗组7例(70%),对照组0例;目测类比评分下降30%~70%治疗组2例(20%),对照组1例(10%);目测类比评分下降<30%治疗组1例(10%),对照组9例(90%)。②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观察表明,负压使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18±0.68降低至1.97±0.41(P<0.01)。结论: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及调整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