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侧卧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侧卧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1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ADL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结果 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5~48.3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后1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以耐受俯卧位或俯卧时不便于神志观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侧卧位下PVP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7-03诊治的46例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均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从病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骨质疏松程度、影像学方面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JOA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ADL)、骨折椎体中间高度比值及骨折椎体Cobb角。结果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背痛及起卧困难等,部分患者平卧、翻身困难,骨质疏松严重,多合并下胸椎及腰椎陈旧性骨折。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 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较术后3 d明显改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骨折椎体中间高度、骨折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胸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胸痛合并平卧功能受限的患者,术后常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肾俞募配穴埋线法对SD大鼠去势后的骨组织形态、骨密度、骨代谢、细胞因子及OPG/RANK/RANKL系统的影响,探讨肾俞募配穴埋线法对大鼠去势后抑制骨质流失的相须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俞穴埋线组(双肾俞)(OVX+S)、募穴埋线组(双京门)(OVX+M)、俞募配穴埋线组(双肾俞、双京门)(OVX+SM),采用埋线法进行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股骨组织形态,骨密度仪器测量骨密度,自动化分析仪测量血清中的Ca、P、ALP、E2、PTH,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F-1、IL-6、TNF-α,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OPG、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2周后,OVX+S组、OVX+SM组的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血清E2、IGF-1水平明显优于OVX组(P 0. 05,P 0. 01),血清ALP、PTH、IL-6、TNF-α明显低于OVX组(Ca、P除外)(P 0. 05,P 0. 01),而OVX+SM组更明显(P 0. 05,P 0. 01),OVX+M组效果较差(P 0. 05,P 0. 05)。在骨组织中RANKL、OPG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的比值也是如此(P 0. 05,P 0. 01)。结论:肾俞募配穴埋线法在大鼠去势后抑制骨质流失具有比较好的相须效应,其作用可能通过OPG/RANK/RANKL系统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