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1~8月,我院应用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例,年龄5~11岁,平均8.5岁。患侧腋窝前缘置入10 mm trocar,在颈阔肌筋膜下、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浅面钝性分离,注入CO2气体(压力6 mm Hg),建立颈前皮下间隙,置入30°内镜。分别在患侧颈后近锁骨上缘处及对侧胸壁近锁骨下缘处置入5 mm trocar至颈前皮下间隙,置入分离钳与电凝钩,距胸锁骨附着处1 cm电凝横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的肌纤维束,并松解胸锁乳突肌周围紧张的纤维组织。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90、75、70、45 m in。术中出血均<1 m l。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第2天出院。第1例颈部皮肤轻微电灼伤,2周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面部皮下气肿,次日自行吸收。随访2、4、6、10个月,斜颈均矫正,切口小且隐蔽,瘢痕不明显,颈部皮肤弹性良好,对面部表情活动无影响。结论内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是引起新生儿肠梗阻的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常合并其他异常.其手术方式颇多,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对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不断加强、周围静脉营养应用和术后监护的普及,使该病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就1989年3月~2004年12月治疗的39例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就其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采用了腹腔镜下精索血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3 6例外科治疗结果。方法 :3 6例中男 6例 ,女 3 0例 ;年龄 5 0天~ 12岁 ,平均 2岁10个月 ;采用y术 11例 ,空肠间置术 2 1例 ,回盲间置术 4例。结果 :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16例 ,有胆道返流 5例。y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6例 ,2例有返流。空肠间置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7例 ,3例有返流。回盲间置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例 ,均未见返流。结论 :y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最常见的术式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空肠间置术使胆汁排泄符合生理要求 ,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抗返流效果未见明显优于其它术式 ,目前临床应用在减少。回盲间置术抗返流效果较显著 ,但手术操作复杂 ,破坏了肠道原有解剖结构 ,且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争议较大 ,目前临床较少采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胃穿孔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疾病,在胃穿孔发生前难以确诊,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本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胃穿孔1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套叠治疗方法主要有X射线或B超辅助下空气灌肠复位技术及外科手术[1]。如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患儿往往需要行开腹手术直视下复位[2]。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难复性肠套叠的患儿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3]。本文总结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肠套叠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骶尾部畸胎瘤患者共29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男性10例,女性19例。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3例。瘤体超过15 cm巨大者3例,术中未输血者20例,其余输血50~300 ml不等。术后伤口感染2例(6.89%)。术后病理:良性25例(86.20%),其中含有成熟神经组织10例,恶性4例(13.80%),均含未成熟神经组织。1例良性畸胎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儿术后发育正常,无大小便异常,无盆底松弛现象。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良性骶尾部畸胎瘤中,含神经组织成分可能是其复发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完整切除是减少肿瘤复发和恶变的关键之一,重视保存盆底组织完整和良好解剖修复,对提高术后功能性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重建胆道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的44例胆管扩张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改良胆肠袢式(Warren)吻合术(改良组),24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Roux-Y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63±11)min,Roux-Y组平均手术时间(75±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1±4)h,Roux-Y组(3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和退黄效果相同。除Roux-Y组有1例因肠粘连肠梗阻住院保守治疗后缓解外,两组均无返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重建胆道治疗小儿胆管扩张症的疗效与Roux-en-Y吻合术相同,但操作简便,术后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分析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治疗14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戳孔疝、阴囊血肿、阴囊积液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随访10~32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0.7%)。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内内环口缝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HPS 21例,脐部上缘开放式置入5 mm Trocar,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在左、右上腹各戳一3 mm腹壁切口,直接置入操作器械,左侧置入无损伤抓钳夹近幽门处胃壁,右侧先后置入幽门肌切开刀和幽门肌分离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1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56 min,平均28 min。术后第1天,开始喂奶,第3~6天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安全可靠,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