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0.5mg/ml 丝裂霉素C (MMC)预防术后翼状胬肉复发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翼状胬肉30例、37眼术中应用0.5mg/ml MMC为治疗组,以不用MMC的30例、38眼为对照组.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治疗组治愈29例、36眼,复发1例、1眼,复发率为3.3 %,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22例、30眼,复发8例、8眼,复发率为26.67%,治愈率为73.33 %.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 0.5mg/ml的MMC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并避免了对角膜和其它正常眼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赵志凤  白淑芬  王效梅 《铁道医学》2014,(10):1202-120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分娩方式,了解HBsAg阳性孕妇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2年至2011年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5 309例,根据孕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 DNA)定量分组,分为乙肝携带组5 175例和乙肝活动组134例,观察2组的剖宫产率及分娩孕周。结果:孕期肝炎活动率为2.60%(134/5 157)。近10年剖宫产率在31.08%~61.41%之间,总的剖宫产率是48.22%(2 560/5 309);其中乙肝携带孕妇剖宫产分娩2 484例,剖宫产率为48.00%,乙肝活动孕妇剖宫产分娩76例,剖宫产率为56.72%。乙肝携带组与乙肝活动组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25);但是乙肝活动组剖宫产率稍高。乙肝携带组孕周﹤37周的剖宫产率为55.97%,乙肝活动组孕周﹤37周的剖宫产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31);乙肝携带组孕37~42周的剖宫产率为47.34%,乙肝活动组孕37~42周的剖宫产率6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13)。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剖宫产率逐年增高;孕期有一定病例有乙肝活动,乙肝活动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YP1A1基因MSPI多态性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44例膀胱癌患者(病例组)和85例同期住院非膀胱癌患者(对照组),检测CYP1A1基因MSPI多态性位点的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病例组CYP1A1基因MSP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为:TT(54·5%)、TC(36·4%)、CC(9·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72·7%)、C(27·3%);在对照组CYP1A1基因MSPI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TT(61·2%)、TC(31·2%)、CC(7·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T(77·1%)、C(22·9%)。各个基因型在两组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的单独存在可能与本地区膀胱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情况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8年9月~2013年4月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的抗病毒治疗、住院分娩及母婴随诊情况。结果该1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中有15例于孕14~29周时进行抗病毒阻断治疗;有1例分娩时才发现HIV感染;有1例孕36周早产顺产,其余15例均为孕38周以上选择性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3例;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及评分正常;16例婴儿中有3例在出生后42天左右做了足跟血早期诊断,3例结果均为阴性;1例母亲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婴儿,在52天和90天各采足跟血早期诊断一次,结果均为阳性,但是18月龄HIV抗体检测为阴性,仍在随访中。其余在随访中确定有9例婴儿18个月时HIV抗体为阴性,无HIV感染,有3例失访(手机停机)。结论孕期及时抗病毒治疗、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等措施、加强专业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防止HI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正>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最终导致死亡。CD4+T淋巴细胞的逐渐丢失和持续的免疫系统活化是HIV感染的重要特征[1]。由于HIV感染孕妇不断增加,国家卫生部提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经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的HIV感染孕产妇提供相关咨询,HIV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妊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孕妇占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构成比变化,妊娠合并HCV感染母婴传播情况,为疾病控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2例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的构成比变化,观察孕期丙型肝炎活动情况,随访HCV感染孕妇的婴儿,分析HCV的母婴传播情况。结果: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的构成比是3.34%(162/4 848),近5年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孕期发现有37例孕妇ALT异常,孕期肝炎活动率22.84%(37/162);144例新生儿HCV抗体均为阳性,4例新生儿HCV RNA阳性;随访到18个月有4例婴儿HCV抗体阳性,考虑发生HCV感染。结论:近5年HCV感染孕妇在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中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孕妇HCV可以传染给婴儿;HCV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相似文献   
7.
王兰  白淑芬  杨立新 《现代医学》2014,(11):1297-129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婴阻断方法及随诊管理流程。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的住院分娩病例数、母婴阻断方法及成功率以及随诊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间共收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孕妇住院分娩8 127例,其中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365例,占4.49%;HBV感染孕妇7 252例,占89.23%;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治疗27例,占0.33%。近5年妊娠期感染梅毒螺旋体者早产发生率为12.02%(41/341),死胎、死产率为4.40%(15/341),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35%(8/341)。HBV宫内感染率为0.97%(42/4 310),分娩前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发生率为0%,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率为3.18%~10.34%。27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有13例放弃继续妊娠,选择流产或引产终止妊娠,有1例孕36周早产顺产,其余13例均孕38周以上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结论:制定合理的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孕妇的阻断随诊流程可减少婴儿的宫内感染,改善患者预后。HBV的宫内感染发生在分娩前病毒高载量者。  相似文献   
8.
唐迅  白淑芬  吴凯华 《当代医师》2014,(12):1713-1715
目的 探讨思美泰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效果.方法 将85例重度孕妇治疗方法分成2组.观察组(44例)给予思美泰1 000mg加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2次/d.对照组(41例)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2次/d,2组均给予口服中药茵连清肝合剂辅以美能,古拉定保肝降酶治疗,15d为1疗程.空腹抽晨血检测肝功能(采用速率法)及甘胆酸(采用放射免疫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观察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情况.结果 2组孕妇治疗后瘙痒评分、血甘胆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血甘胆酸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效果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妊娠晚期和临产早期的宫颈成熟是经阴道分娩的基本条件之一。以往对妊娠、分娩时子宫的研究集中于子宫体部。宫颈仅被看作一个被动的器官,近年来对宫颈做为一个功能器官的认识,是生殖生理的主要进展。 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时宫颈的变软和扩展是由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前HBV-DNA载量与婴儿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关系,分析不同HBV-DNA载量孕妇的婴儿免疫失败情况.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HBv-DNA阳性孕妇及对应婴儿各878例,按照母亲HBV-DNA载量将其对应婴儿分为4组,A组315例,母亲5.0×102copies/mL< HBV-DNA< 1.0×106copies/mL;B组126例,母亲HBV-DNA(1.0~9.9)×106 copies/mL;C组292例,母亲HBV-DNA(1.0~9.9)×107copies/mL;D组145例,母亲HBV-DNA≥1.0×108copies/mL.分析母亲HBV-DNA载量与婴儿乙型肝炎主-被动免疫后免疫失败率的关系.结果 878例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36例,其中29例发生免疫失败;A,B,C,D组免疫失败率分别是0,3.18%,3.42%,10.34%,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88,P<0.01).结论 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发生在母亲分娩前HBV-DNA≥1.0×106 copies/mL者,HBV-DNA> 1.0×108 copies/mL者免疫失败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