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CKD)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生存期延长,肾性骨病成为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开发的多种新药针对肾性骨病病理生理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本文综述透析患者肾性骨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相关蛋白(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AT1,apelin-APJ)系统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组(DN)、apelin干预组(T)。于应用apelin-13前、后4周,8周,12周测定三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量、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应用apelin-13前和12周时采血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PJ受体和AngⅡ相关的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与DN组比较,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APJ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T1R的表达量显著下降。N组与T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肌酐指数、肾组织APJ受体和AT1R的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其可能通过拮抗AngⅡ-AT1R的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白蛋白尿含量不同分为DM1、DM2、DM3组)及30例正常人尿Ⅳ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水平。结果DM1组中尿m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而DM1组尿Ⅳ型胶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ⅣC和mALB在DM1、2、3组间有逐组递增趋势,各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比尿mALB早期诊断DN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可预示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机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3例IgA肾病和27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MMP-9和TIMP-1在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MMP-9/TIMP-1比值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MMP-9在IgA肾病组升高尤为显著。结论MMP-9和TIMP-1与慢性增殖性肾炎的发病过程有关,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来参与其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现代的医学教育需要《中医学》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我们用FLASH等技术完成了《中医学四诊》的CAL课件,并已启用,除了用活动控键大量插入临床典型病例照片、录像外,在舌诊原理、诊脉指法、脉象等教学难度大的章节中运用FLASH动画解析,  相似文献   
6.
CCN1又称为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yr61),是由生长因子诱导产生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即刻早期基因产物,也是一种分泌性的肝素结合蛋白,它由379个氨基酸组成,表达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和结缔组织。CCN1是CC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等结合,刺激细胞黏附、细胞移行、有丝分裂和分化,并促进人类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1]。在血管生长、创伤修复、软骨分化、纤维化和肿瘤的发生进展等过程中CCN1的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47例CK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6),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CKD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KD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也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同时eGF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减缓CKD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尿Ⅳ型胶原和尿微量蛋白(包括IgG、Alb、TRF、α1-MG、β 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Ⅰ组尿Ⅳ型胶原(Ⅳ-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Ⅱ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Ⅰ组,糖尿病Ⅲ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尿微量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监测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STZ(链脲佐霉素,60 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 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 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 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SOCS-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大鼠肾脏组织SOCS-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DM组(P〈0.05或P〈0.01).大鼠肾脏组织TGF-β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而20 mg·kg-1·d-1较10 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上调肾脏组织SOCS-1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熊佩华  陈爱平  张玲  田寿福 《江苏医药》2004,30(12):917-918
目的 观察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小管标志蛋白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32例IgA肾病患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并检测患尿液中肾小管标志蛋白。结果 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肾小管标志蛋白的水平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加。结论 肾小管标志蛋白是临床评估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演进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