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14例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7例,右侧4例),小脑蚓部3例。肿瘤直径3~4.5 cm,平均3.65 cm。结果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均<180 mm H2 O。术后14例临床症状均减轻,其中11例(11/14)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4例(4/5)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症状消失,2例水平眼震均减轻,3例颈部抵抗均消失,1例视物模糊症状减轻。12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9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8例行听神经瘤手术的病例资料,术后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监测组,24例)和未行动态颅内压监测(无监测组,24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甘露醇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差异;同时采用GOS对预后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甘露醇使用量及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监测组预后明显优于无监测组(P0.05)。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可有效指导临床甘露醇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脑电图(EEG)、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及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在磁共振成像(MRI)阴性的癫痫患者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检查为阴性的癫痫患者246例,均对其行EEG、fMRI以定位致病灶。对致病灶定位明确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另术中根据情况再次行ECoG或SEEG检查,术后再行fMRI、EEG检查。结果 EEG检查致病灶明确率为79.27%(195/246),fMRI检查致病灶明确率为79.67%(196/246),两者致病灶明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EEG与f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放电者有50例;ECoG与SEEG检查致病灶明确率分别为100.00%(26/26)和100.00%(24/24),两者检查致病灶明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G、fMRI、SEEG、ECoG检查在MRI阴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定位及手术切除指导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精确定位并有效指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56岁男性,因垂体大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后6个月发生意识丧失2次、间断发热2d入院.6个月前,因右眼视物模糊就诊于我院,确诊为垂体大腺瘤(无功能型;图1A、1B),并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2 d前,突发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后苏醒,并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1℃,有小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lobuspallidusinternus-Deepbrainstimulation, GPi-DBS)对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egmental Craniocervical Dystonia, SCCD)非运动症状(Non Motor Syndrome, NMS)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改善程度。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共16名进行GPi-DBS手术治疗SCCD的病人,在术前及术后开机后第1,3,6,12,18个月,均使用BFMDRS量表,DNMSQuest问卷,HAM-D量表,HAM-A量表以及CDQ-24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抑郁,焦虑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术前与术后行差异性分析,NMS与QoL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NMS较术前显著缓解,QoL也较术前改善(P<0.05)。患者的各项NMS与QoL呈现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GPi-DBS治疗SCCD的NMS效果显著,QoL可获得显著改善,NMS与QoL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显示小脑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准确性,探讨MRV在小脑幕脑膜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4月我科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36例资料,术前均行头颅MRV,成像技术包括无需造影剂的时间飞跃法和相位对比法,以及需造影剂的对比增强法,扫描后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后处理成像,部分静脉区域根据需要加做多平面重建成像,最后观察静脉窦的显示情况及其与小脑幕脑膜瘤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结果对比。结果 36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中,MRV对静脉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MRV诊断静脉窦受侵犯的敏感性为92.6%(25/27),特异性为100%(9/9),准确率为94.4%(34/36)。MRV对小脑幕脑膜瘤相关侧支静脉吻合显示的敏感性为42.9%(9/21),特异性为86.7%(13/15),准确率为61.1%(22/36)。结论MRV可准确地显示小脑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及程度,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例鞍区G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2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垂体功能减退1例.3例术后均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的GH型垂体腺瘤患者118例,根据手术过程,分为假包膜外切除组(55例)和假包膜内切除组(63例),比较两组间术后手术全切率、生化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P=0.036);进一步分析,Knosp分级为2级和3级的患者,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P=0.000;X~2=22.13,P=0.000),大腺瘤患者中,两组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0,P=0.000)。术后假包膜外切除组生化治愈率87.3%明显高于假包膜内切除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8,P=0.000)。结论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可以明显提高GH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和术后生化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