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慢性重型肝炎是在原有慢性肝病基础上又发生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障碍,并伴有严重代谢紊乱及大量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蓄,导致肝细胞再生无望,有时还可引起肝外脏器和组织病变,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肾脏、心脏和血液系统病变[1],死亡率高达80%~90%.其中重型肝炎并发心脏病变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现对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脏病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nI(心脏肌钙蛋白I)在乙肝心肌损伤中的应用及心肌损伤的机理。方法 序贯收集 4 2 0例乙肝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cTnI。结果 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cTnI阳性率分别为 18 5 % (5 /2 2 )、11 5 % (17/135 )、19 5 % (17/70 )、2 4 5 % (12 /49)和 16 7% (4/2 0 ) ,总阳性率为 15 9% (45 /2 84 )。慢性轻度与慢性重度进行卡方检验(P =0 0 2 1)有显著差异外 ,余无显著差异。各型肝炎cTnI值与正常对照组秩和检验P <0 0 0 0 1;各型之间比较除慢性重度与慢性轻度、肝炎肝硬化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和P =0 0 37)外 ,余无显著差异。其中 ,15 9例病人心电图异常率 (2 8 9% )与cTnI阳性率 (2 0 1% )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仅有 6例有心慌、心悸表现 3 8% (6 /15 9)。动态观察 36例患者cTnI一个半月表明 ,81%(17/2 1)阳性患者转阴 ,19%阳性患者持续阳性。结论  (1)cTnI阳性与心电图异常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cTnI可以作为判断乙肝心肌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2 )乙肝的心肌损伤多表现为一过性损伤且多为亚临床表现 ,与临床肝功能指标相关 ,与病毒复制指标无关 ,提示免疫损伤为乙肝心肌损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指经限钠、限水和利尿剂(螺内酯400mg/d和呋塞米160mg/d)治疗无效,或一度有效但随之利尿作用丧失的状态。大量利尿剂长期应用可以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损害,低钠血症,低钾或者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而且对于顽固性腹水疗效有限。患者常常反复入院,病死率高。临床治疗除了利尿剂外,还有重复腹水回输或者多次的大剂量放腹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腹腔静脉分流术(PVS),甚至肝移植。目前研究性药物主要针对于改善肾脏供血以及选择性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1-3],而针对顽固性腹水成  相似文献   
4.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蓉  孟桂霞 《药品评价》2008,5(7):319-320
我们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90例均为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IL - 12、IL - 15及IL - 16的变化 ,探讨IL - 12、IL - 15及IL - 16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中的作用 ,从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寻找理论根据。方法  6 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另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 - 12、IL - 15及IL -16的水平 ,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 血浆置换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中TB、DB、TP、CHE有显著改善 ( P <0 0 2 ) ,血液滤过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有显著改善 (P <0 0 1) ,ALSS治疗后血清IL - 12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IL - 16有显著下降 (P <0 0 1) ,IL - 15治疗前后无变化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适应人们对医疗和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校医院须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和方向。院外医疗保健是高校医院走出医院,服务社区,加强健康宣教和院前救治的具体体现,此文探讨院外医疗保健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方法 从人员选派、药品物品准备、院外救治等方面制定统一规范流程,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和急救演练,以及院外医疗保健工作的分析总结,做好健康宣教和现场救治工作。结果 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健康状况和身体伤害,全力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结论 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院外医疗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7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方法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止血治疗。结果在76例患者中,内镜下见有食管静脉曲张者65例(85.5%),其中轻度8例,中度17例,重度40例;诊断PHG者33例(43.4%),其中轻度12例,重度21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者8例;胃癌2例。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并发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例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等测定.结果 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总胆红素(TBil)平均下降161.62 μmol/L,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4例存活,转入外院内分泌科续治疗甲亢,1例死于肝衰竭.结论 对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nI、TNFα和CRP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研究。方法 序贯搜集整理 4 2 0例乙肝住院和门诊患者的ALT和TBIL资料检测 339例cTnI,分为cTnI阳性组和阴性组 ,按随机选出标本检测TNFα和CRP。结果 cTnI总阳性率为 16 2 % (5 5 / 339)。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及肝炎肝硬化患者cTnI阳性分别为 18 5 % (5 / 2 2 )、 11 5 % (17/ 135 )、 19 5 % (17/ 70 )、 2 4 5 % (12 / 3)和 16 7%(4 / 2 0 ) ,均大于正常对照组。除慢性重度和慢性轻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 (P =0 0 2 1) ,余各型肝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其中 ,cTnI阳性组和cTnI阴性组患者 ,ALT、TBIL、TNFα和CR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cTnI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心肌损伤程度与患者临床类型有关 ,与TNFα、CRP和TBIL有关 ,提示循环免疫炎症因子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心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脏病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立蓉  殷国庆 《肝脏》2004,9(3):208-208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慢性重型肝炎是在原有慢性肝病基础上又发生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功能严重障碍,并伴有严重代谢紊乱及大量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蓄,导致肝细胞再生无望,有时还可引起肝外脏器和组织病变,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肾脏、心脏和血液系统病变,死亡率高达80%~90%。其中重型肝炎并发心脏病变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现对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脏病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