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43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及化疗方法对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对43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分为:保守性手术(患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盆、腹腔腹膜结节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根治性手术(全子宫、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_肿瘤细胞减灭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采用VAC(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BEP(博莱霉素或平阳霉素,足叶乙叉甙,顺铂或卡铂)方案或VBP(长春新碱,博莱霉素或平阳霉素,顺铂或卡铂)方案进行联合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根治性手术为44.4%,保守性手术为64.0%,差异无显著性。VAC方案与BEP(或VBP)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77.3%(P<0.01)。疗程数≥4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3.9%,明显高于疗程数<4患者的38.9%(P<0.05)。认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可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辅以联合化疗。BEP(或VBP)方案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改善明显优于VAC方案。术后化疗的疗程数与疗效有关,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临床实习是学生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阶段,但当今的临床实习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此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影响临床实习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43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红细胞Cu、Zn,Mn,Se含量,并测定其中37例GTD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GTD患者红细胞Cu,Se显著高于正常妇女;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红细胞Se显著高于葡萄胎患者;葡萄胎患者红细胞Zn,GTD患者红细胞Mn及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绝对数、葡萄胎患者和高危GTT患者的T^+4/T^+7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妇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定并实施术后即刻开始康复训练方案,以尽早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收治的66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干预组32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即刻开始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方案。 结果 两组各3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术后12~14 d、术后30 d膀胱功能、盆底肌肌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拔尿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拔尿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残余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即刻开始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术后更长时间的留置尿管不利于提高拔尿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合并卵巢癌各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 5 9岁 ,因乏力伴肌肉酸痛半年于 1992年 8月3 1日入院。患者于 1992年 5月觉四肢无力后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 ,双上肢不能上举 ,腰部不能弯曲 ,入院后检查血肌酶谱确诊为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PM) ,给予激素治疗后肌肉酸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于同年 10月 3 1日发现腹水故而行盆腔B超检查提示 ,盆腔混合性肿块 ,经激素治疗后于 12月 2 1日转入妇产科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伴大网膜转移 ,病理分级为G2 ~G3级。临床诊断为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Ⅲc期合并PM。术后予顺铂、阿霉素、环磷…  相似文献   
6.
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确定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最佳一线化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收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结果。对采用 PAM加 HMM(米法兰加六甲咪胺 )、PAC方案或 PC方案及 TP方案治疗的 92例患者的化疗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1TP方案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PAM加 HMM(P<0 .0 5 ) ;2 TP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 PAM加 HMM和 PAC或 PC(P<0 .0 5 ) ;3TP方案的 2年无瘤存活率显著高于 PAM加 HMM和 PAC或 PC(P<0 .0 5 )。结论 :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TP方案效果优于 PAM加 HMM方案及 PAC和 PC方案 ,目前应作为首选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7.
Theincidenceofepithelialovariancanceroccu-piedfirstplaceinthemalignantovariantumor,about70%to80%ofthepatientsbelongingtoadvancedstage(FIGOstage:n,lV)ondefinitediagnosis.Thetumorcan'tberemovedcompletelyduringsurgeryandhasahighrecurrenceaftersurgerywiththe5--yearsurvivalratebeinglow.Cytoreductivesurgeryandsupplementofchemotherapyaftersurgeryarethemostimportantmethodsfortreat-mentofadvancedepithelialovariancancer(AEOC)atpresent.Chemotherapymayplaythesameimpor-tantroleascytoreductivesurgeryint…  相似文献   
8.
三位点短发卡状RNA在提高RNA干扰效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shRNA技术是近来发展的热点技术之一,但普遍采用的单位点shRNA干扰载体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探讨三位点短发卡状RNA在提高RNA干扰效率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外源基因DsRed全长载体转染HEK293细胞.针对报告基因DsRed设计4个干扰载体,一个含有3段shRNA,另外3个分别含有此3段中1段shRNA.转染293/DsRed,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DsRed.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4个载体对DsRed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干扰效应.结果:4个载体对靶基因DsRed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干扰效应,且含有3段shRNA载体对DsRed基因干扰效率为(89±16)%,显著高于3个只含有1段shRNA载体[(50±23)%,(52±15)%,(55±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位点shRNA干扰载体可以提高对靶基因的干扰效率.  相似文献   
9.
作者把两种分别含B细胞和T细胞特异性决定簇的合成肽共聚,并对此共聚体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本实验中采用4种合成肽:24型化脓性链球菌M蛋白(M24)部分氨基酸的合成肽S-34,合成的HBsAg多肽H(99-121)、H(110-137)及合成的前S多肽(120-145)。以腹股沟淋巴结LN)细胞增殖试验检测T细胞决定簇,有限稀释分析法估计抗原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过度表达在卵巢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以脂质体介导 VEGF c DNA转染 2株卵巢癌细胞系 Ca OV- 3、COC1,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 VEGF c DNA前后癌细胞 VEGF、明胶酶 A(MMP- 2 )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比较 VEGF c DNA转染 2株癌细胞前后通过人工重组基底膜的能力变化。结果显示 :VEGF c DNA转染后 2株卵巢癌细胞 VEGF、MMP- 2在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转染前明显增强。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表明转染 VEGF c DNA的 Ca OV- 3和 COC1穿过人工重组基底膜的相对百分率为 (42 .5± 4 .1) %、 (2 6 .8± 2 .4 ) % ,较对照组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 (2 4 .7± 1.9) %、 (8.6±1.1) %明显增加。提示微环境中 VEGF参与了卵巢癌浸润、转移 ,其机制可能与诱使 MMP- 2合成及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