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骨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有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长期以来,对纤维环和髓核退变引起的椎间盘退变研究很多,而对由软骨终板退变引起的椎间盘退变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notochordal cells,NC)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通过非接触共培养探讨NC对MSC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新西兰兔8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提取NC,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MSC,将NC和MSC等比例(1∶1)通过transwell培养板进行非接触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单纯MSC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对两组的MSC行免疫组化及RT-PCR、Western-blot检测MSC细胞表型的改变情况。结果:原代NC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贴壁生长,呈三角形或梭形,漩涡状排列。甲苯胺蓝染色:对照组MSC细胞核淡染,胞体染色不明显,染色阴性;实验组MSC可见从第3天开始胞体及胞外基质出现紫红色,第5天染色更加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照组MSC淡染,细胞形态不清楚;实验组第3天出现MSC内出现棕黄色深染,随着时间推移细胞染色加深呈阳性表现。RT-PCR检测,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后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2.35倍(P<0.05),Ⅱ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对照组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为实验组的2.56倍(P<0.05)。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经过5d非接触共培养,实验组蛋白聚糖的含量为对照组的1.61倍(P<0.05),Ⅱ型胶原的表达为对照组的10.04倍(P<0.05)(P<0.05)。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向类软骨细胞方向分化,这将为组织工程化髓核的种子细胞筛选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71例累及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于我院行保肢治疗,男43例,女28例,平均10.4(6~49)岁.接受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分别54例和17例.采用MSTS功能评分对两种假体置换手术进行评分.结果 ...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97年6月,曾收治1例腕关节平面完全离断病例,经急诊再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左腕部被水泥桩砸断50min,于1997年6月18日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脉搏正常。左腕自掌侧至背侧完全离断,仅背侧3.0cm皮肤相连,断面辗挫严重,近排腕骨及尺桡骨远端粉碎。已离体的左手完整。X线片示左尺桡骨远端及近排腕骨粉碎性骨折。急诊手术,臂丛麻醉生效后,分2组进行彻底清创,对残肢断面尺桡骨分别截除2.5cm、1.5cm,依次解剖出血管、神经、肌腱。将已离体的断手…  相似文献   
5.
骨髓腔内脂质代谢异常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骨髓基质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成脂诱导剂作用下可加速向脂肪细胞分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和核心结合因子α1是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关键,两者呈"此消彼长"关系。脂肪细胞不仅可抑制成骨细胞活动,还可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活化,从而引起成骨-破骨偶联失调,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获取UKA与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RCT)和半随机对照研究(CCT)。采用RevMan 5.0.23对术后远期优良率、翻修率及关节活动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RCT 3篇,CCT 3篇。分析结果显示,UKA与TKA术后远期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07(0.97~1.18),P=0.19;术后翻修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84(0.86~3.91),P=0.11;术后关节活动度UKA优于TKA,RR(95%CI)=0.36(0.26~0.50),P<0.001。结论:U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在术后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TKA。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共培养观察脊索细胞对MSCs增殖能力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4~6周龄新西兰兔4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脊索细胞,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得到MSCs,光镜观察脊索细胞和MSCs不同比例(1:2、1:1、2:1)共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脊索细胞和MSCs共培养(1:1)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染色检测MSCs细胞表型的改变.对共培养后的MSCs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 光镜下观察原代脊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旋涡状排列.CCK-8检测发现脊索细胞/MSCs1:1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甲苯胺篮染色MSCs单独培养组呈阴性,共培养组呈阳性.Ⅱ型胶原染色MSCs单独培养组呈阴性,共培养组呈阳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发现共培养组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脊索细胞的2.00、1.35倍,而单独培养的MSCs则表达阴性.结论 在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促进MSCs增殖,且细胞比例为1:1时更为显著;同时可以诱导其产生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表现出类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中使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膝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留关节面的肿瘤切除重建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7~59岁,中位年龄44.5岁。骨肉瘤11例、纤维肉瘤1例,均为EnnekingⅡB期。肿瘤与关节面距离为5.5~8.2 cm,平均6.94 cm。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肿瘤复发、有无假体周围骨折及无菌性松动等情况,使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测定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6个月,平均54.5个月。截骨长度为14~26 cm,平均22.08 cm。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生累及假体的深部感染,无患者因假体感染行翻修手术。随访期间2例发生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患者总无病生存率为58.3%。2例患者因肺转移死亡,患者总生存率为83.3%。1例患者因局部复发截肢,1例假体断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无菌性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总假体生存率为83.3%。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获得了满意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95°~125°,平均110°;2例患儿因疼痛无法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恢复不理想,分别为50°和75°。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可接受的下肢功能,MSTS评分为26~30分,平均28分;患者均可不拄拐独立行走。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可以保留关节面,患者可获得良好肢体功能,减少假体无菌性松动风险,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