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数字导板结合3D打印技术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16例。术前行64排螺旋CT及3.0T MRI扫描,建立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并模拟手术及设计复位导板,应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作实体导板,术中引导骨肿瘤截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44个月,平均31个月,总优良率为88.1%。膝关节活动度为伸膝0°、屈膝90°~125°(平均106°)。术后肿瘤局部复发4例,但无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可减少骨与假体之间的应力,降低假体松动及疲劳性骨折发生率,因此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膝部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而应用个体化数字导板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提高假体安装精度,从而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科对12例股骨远端恶性肿瘤术前通过CT、MRI确定病变范围,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截骨导板及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待假体定制完毕后行肿瘤瘤段切除、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假体重建术。术后采用美国骨骼肌肉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80~27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50 ml。12例随访12~50个月,平均21.9月。2例术后12、16个月因肿瘤肺部转移死亡,1例术后3个月肿瘤肺转移带瘤生存,1例(8.3%)术后1年出现关节假体周围感染。10例影像学示假体及钢板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骨吸收征象,股骨近端3D打印项圈固定在位,4例有连续骨痂形成;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状态良好,膝关节屈曲105°~135°,平均115°,伸直无受限,MSTS评分22~28分,(24.3±1.8)分。结论 3D打印辅助保留股骨髁的定制型假体置换技术在不增加手术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进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21年3月12例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行桡侧半腕关节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1.8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肉瘤2例。病程1~20个月,平均8.1个月。记录患者截骨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以与健侧上肢握力的百分比表示患肢握力,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包括背伸、屈曲、桡偏、尺偏;影像学随访观察腕关节骨-假体界面上的骨长入及骨整合情况;记录腕关节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截骨长度5.0~10.5 cm,平均6.8 cm;手术时间180~250 min,平均213.8 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61.7 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2个月,平均30.8个月。影像学随访示所有患者均可观察到骨-假体界面上的骨长入及骨整合现象,并逐渐实现生物固定。随访期间腕关节稳定性、运动功能及活动范围良好,无关节炎、半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等。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和MSTS评分分别为(82.1±5.4)、(27.5±1.5)分,较术前(48.8±13.5)、(16.4±1.4)分均显著改善(t=-10.761,P<0.001;t=-26.600,P<0.001)。患侧握力达健侧握力的59%~88%,平均70.5%。腕关节ROM分别为:背伸55°~80°,平均65.42°;屈曲35°~60°,平均44.58°;桡偏10°~25°,平均17.92°;尺偏10°~25°,平均18.33°。结论 联合应用LARS韧带和3D打印假体是桡骨远端肿瘤切除术后重建骨骼及关节缺损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改善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腕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24~50岁,平均35.8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5例。病程5~25个月,平均12.9个月。根据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分级:Ⅰ级2例,Ⅱ级7例。术前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设计并制作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术中囊内扩大刮除、关节软骨下植骨后植入假体。术后影像学检查肿瘤有无复发,采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局部均无疼痛,无肿瘤复发、病理性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MSTS93评分为20~29分,平均24.7分;获优6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囊内扩大刮除术后骨缺损采用3D打印个性化填充假体修复,具有能与宿主骨生物融合、力学稳定性更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可获得较好早期疗效,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0月共30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分为3D导板组(利用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截骨,15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法,15例),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指数、血红蛋白、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次日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获12~25个月随访,平均19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D导板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均低于传统对照组(P0.05),而术后3个月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改善关节功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的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3年3月~2018年6月采用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一期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31例。术前对全下肢行薄层(0.5 mm) CT扫描,重建下肢全长3D影像,设计出截骨平面和截骨厚度,预测假体型号,3-D打印出尼龙材料个体化截骨导板备用。术中在个体化截骨导板引导下进行截骨,安装假体。[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63个月,平均(37.35±2.61)个月。ROM由术前(83.26±4.1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7.22±7.81)°。HSS评分从(54.88±6.16)分提高到(85.39±8.93)分。VAS评分由术前(6.86±0.53)分下降至(2.15±0.34)分。影像方面,31例患者冠状位下肢机械轴偏移角度由术前(16.17±5.73)°纠正至(2.93±0.58)°。未见假体松动等不良征象。[结论]在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通过关节内代偿截骨结合软组织平衡技术一期完成全膝关节置换,能够很好恢复下肢机械轴线,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行肿瘤切除及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重建的9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64例,女32例;年龄15~72岁,平均31.0岁。肿瘤类型以骨肉瘤为主(72例),其次为骨巨细胞瘤(15例)。肿瘤位于股骨远端52例,胫骨近端44例。单纯铰链式假体15例,旋转铰链式假体81例。记录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情况,观察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56个月,中位时间43.5个月。共21例患者出现25次假体相关并发症,其中发生于股骨者13例次,胫骨者12例次;包括假体无菌性松动8例,假体感染7例,假体断裂4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假体脱位4例。假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6/7),而松动主要发生在术后40个月之后(6/8)。87例保肢成功,保肢率为90.6%(87/96);共9例患者行截肢术,截肢率为9.4%(9/9 6)。假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76.7%、10年为47.2%;股骨假体5年生存率为82.9%,胫骨假体为71.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4)。结论采用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深部感染可显著影响假体短期生存率,而无菌性松动显著影响假体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7—2018-07诊治的30例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3D打印组),15例采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3~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下肢力线恢复满意,假体位置良好。与常规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打印组与常规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可提高截骨精确度,并且可以优化手术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分析了79例全膝置换术患者资料,患者均行胫骨结节截骨术。结果发现,患者膝关节功能KSS评分由40. 7分±3. 1分提高到75. 0分±4. 3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由78. 7°±9. 9°提高到95. 0°±9. 5°,VAS评分由7. 9分±0. 9分降低至3. 8分±1. 0分。未见假体松动与透亮线征象,假体设计与临床结果无关。并发症包括假体周围疼痛4例,感染3例,伸膝迟滞1例,屈曲迟滞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14~2016年收治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关节外畸形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6.12±3.02)岁。行下肢CT检查,重建下肢力线,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膝关节1:1医用尼龙模型,确定假体型号,制作个体化截骨导板,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未出现膝关节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内假体松动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27.75±3.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7.75±6.34)分,而冠状面内翻成角畸形由术前(15.38±3.97)°改善至(1.45±0.26)°,近期效果良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可有效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确恢复下肢机械轴线。  相似文献   

11.
Wang J  Shen J  Yin J  Huang G  Lu J  Li H  Zou C  Han S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14-1417
目的探讨采用普通长柄假体或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sis composite,APC)翻修治疗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14例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1~70岁,平均43.9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8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4例。假体置换术后6~31年出现患肢疼痛,负重和行走时加重;6例出现患肢短缩畸形。术前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系统行关节功能评分为(16.36±1.50)分。X线片检查见假体明显松动和下沉。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3~9年,平均4.5年。7例骨量严重丢失(骨皮质厚度减少>50%)、假体下沉>2 cm、假体穿破骨皮质或即将穿破骨皮质者采用APC翻修;7例骨量丢失不严重(骨皮质厚度减少<50%)者,采用订制普通长柄假体翻修。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出现腓总神经一过性麻木,对症治疗后3个月内恢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2个月~7年,平均3.6年。翻修术后患者术前疼痛症状均缓解,关节功能改善。术后12个月MSTS功能评分为(23.43±2.5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0,P=0.024)。X线片检查示,术后12个月2例采用普通长柄假体翻修患者出现骨水泥周围无症状透亮线,无假体松动和周围感染等并发症;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后再次行翻修重建肢体功能可行,根据患者骨量丢失情况选择APC或普通长柄假体翻修,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度屈曲畸形膝的全膝关节置换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临床特点和矫形手术的技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8例膝关节屈曲畸形>60°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旋转铰链式假体(Plus RT-solution).男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63.3岁.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4例,创伤后畸形愈合1例,结核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强直1例.创伤后畸形愈合的病例采用原膝关节内侧入路,其余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所有病例均未行髌骨置换.疗效评估主要采用影像学观察和膝关节HSS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术前屈曲畸形平均96.5°(70°~105°),HSS评分平均10分(3~15分),无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9.9个月(9~80个月).影像学显示无假体松动,髌骨轨迹良好.术后平均伸直阻滞8°(5°~15°),HSS评分平均85分(74~93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90°(80°~110°).1例患者有髌股关节症状,无感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患者,行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合适的截骨,并结合使用旋转铰链式假体,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四肢关节肿瘤假体在四肢大关节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新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关节骨肿瘤患者共6例,全部患者术前都对兴趣区域行CT扫描(层厚为1.0mm),获得平面图像信息,再通过三维重建,得到DICOM格式数据,将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编辑三维立体模型,在模型上确定截骨部位,并设计与剩余骨组织匹配的内置物假体,包括钛合金假体的孔径、密度及孔隙度,新的韧带附丽点。随访时利用国际骨骼肌肉肿瘤保肢(MSTS)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经X线片证实剩余骨组织与肿瘤型假体匹配良好,未见假体松动及骨溶解,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仍存活,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最后一次随访时MSTS得分为17~28分,平均25.7分,其中优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83.3%。[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确定精确截骨范围,设计个体化关节假体,调整钛合金假体的孔径、密度及孔隙度,在假体上设计个体化韧带附丽点,使之接近正常生理解剖,术后关节功能良好,为治疗四肢关节骨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PC)重建技术联合3D打印个性化非限制性全膝置换(TKR)治疗胫骨上段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部战区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5例胫骨上段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个性化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个性化手术组12例,采用APC重建技术联合3D打印个性化非限制性TKR治疗;常规手术组13例,采用常规手术+铰链式假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瘤段切除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力线偏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ST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瘤段切除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肢体长度差和力线偏移度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3年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及MSTS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 0.05)。结论与常规手术联合铰链式假体相比,APC重建技术联合个性化非限制性TKR治疗胫骨上段恶性肿瘤解剖匹配精度高,节省手术时间,能提供良好的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在重度膝关节炎合并下肢关节外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行TKA治疗的6例(8膝)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术中采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辅助截骨。结果 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3~1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型号及安装位置正确,下肢力线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明显假体松动及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15.9±13.6)°,股胫角为(4.5±3.4)°,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6.5±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膝关节炎并下肢关节外畸形TKA术中使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板截骨可获得较好的假体位置和下肢力线,而且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及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3例股骨远端原发肿瘤患者和3例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资料, 男8例、女8例, 年龄(43.3±17.8)岁(范围15~71岁)。1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中, 骨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5例、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3例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中, 肿瘤型假体术后无菌性松动2例、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1例。设计并制作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16例患者肿瘤切除或假体翻修术后股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 复查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 采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SF-36)评价术后生活质量, 应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93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安放假体, 除2例行全股骨置换患者外, 其余14例患者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8.2±11.7) cm(范围8.6~47.1 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0—2019-09诊治的9例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股骨畸形截骨矫形,然后一期行单髁置换术。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12~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无下肢肌肉萎缩。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股骨截骨处均骨愈合,下肢力线矫正精确,单髁假体位置良好且无脱位迹象。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1~2(1.44±0.53)分,HSS评分83~90(85.44±2.19)分。术后12个月KSS临床评分(88.33±2.87)分,KSS功能评分(86.66±3.54)分,OKS评分(17.33±1.50)分,WOMAC评分(20.56±1.94)分。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一期截骨矫形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股骨畸形愈合并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可行的,术后下肢力线矫正精确,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UK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利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23例(24膝)行UK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改善及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97.71±34.92)min,出血量为(386.94±221.20)ml。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11.12±7.23)°,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21.31±6.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HSS评分为(66.11±4.52)分,术后1个月HSS评分为(83.42±4.61)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UKA手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且使得手术操作简易化、准确化,缩短UKA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肿瘤骨干假体在肱骨干恶性肿瘤切除重建保肢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诊治肱骨干恶性肿瘤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0~72岁,平均45.6岁。骨髓瘤1例,肺癌肱骨干转移病理性骨折2例,肾癌肱骨干转移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松动1例。均采用瘤段截除人工肿瘤骨干假体置换重建手术治疗。结果 4例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4例均无肿瘤原位复发,无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4例MSTS肢体功能评分18~26分,平均21.8分。结论人工肿瘤骨干假体在肱骨干恶性肿瘤及转移癌治疗中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