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病出现心源性恶病质(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表示疾病已到了晚期,内科治疗1 年和5年的死亡率分别为 30%和 80%[1],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体外循环(CPB)设备的完善和转流技术的提高,对心脏病合并 SOCC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放宽,1992年1月至2000年1 月,我科手术治疗SOCC 3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n CD64)水平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住院的AP患者样本65例,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和CT分级等分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组(SAP,n=45)和轻度急性胰腺炎组(MAP,n=20);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n CD64、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 CD64对AP和SAP的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 CD64与CRP、IL-6、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SAP组和MAP组n CD64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SAP组高于MAP组(P0.01);n CD64鉴别AP和健康对照者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44(95%CI:0.901~0.987,P0.01),鉴别SAP和MAP的AUCROC为0.925(95%CI:0.855~0.995,P0.01),均优于APACHEⅡ评分、CRP和IL-6。AP患者n CD64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r=0.382,P=0.002)、CRP(r=0.656,P0.01)和IL-6(r=0.265,P=0.036)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 CD64决定了14.3%APACHEⅡ评分的变化(β=0.398,P=0.002;r2=0.143);CRP决定了40.7%n CD64水平(β=0.638,P=0.000;r2=0.407)。结论 AP患者n CD64水平明显升高,并与AP的严重程度相关,是潜在的AP病情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对CNE2和CNE2/DDP的生物作用。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PpⅨ荧光强度;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两种细胞内PpⅨ荧光强度与孵育时间(CNE2:F=65.56,P=0.000;CNE2/DDP:F=28.07,P=0.000)和5-ALA浓度(CNE2:F=6292.36,P=0.000;CNE2/DDP:F=914.36,P=0.000)成正相关,在相同孵育时间(t=17.28,P=0.01)及5-ALA浓度(t=36.07,P=0.000)条件下,CNE2胞内PpⅨ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CNE2/DDP。CNE2或CNE2/DDP细胞存活率与孵育时间(CNE2:F=2245.98,P=0.000;CNE2/DDP:F=236.92,P=0.000)、5-ALA浓度(CNE2:F=55.26,P=0.000;CNE2/DDP:F=10.68,P=0.000)和激光能量(CNE2:F=3294.21,P=0.000;CNE2/DDP:F=285.65,P=0.000)成负相关,相同孵育时间(t=31.35,P=0.000)、5-ALA浓度(t=37.16,P=0.001)及激光能量(t=12.84,P=0.001)条件下,CNE2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DDP。结论:5-ALA-PDT对CNE2和CNE2/DDP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但在相同条件下,5-ALA-PDT对CNE2的杀伤作用大于CNE2/DD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卢戈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染色前后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方法对306例35~72岁疑似食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卢戈液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结果经活检组织学诊断,发现早期食管癌11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54例。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2例和9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12例和4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卢戈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弓替换手术的脑保护方法,以期提供最佳的脑保护模式.方法 中低温全心肺转流,根据脑保护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深低温停循环组11例(A组),双侧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组10例(B组),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单侧顺行性脑灌注组27例(C组).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8.4±39.3)min,平均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3.6±27.4)min.A组平均停循环时间(30.1±24.3)min,B组平均脑灌注时间(41.5±22.4)min,C组平均脑灌注时间(33.5±26.7)min.病死率12.5%(6/48),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并发症.结论 主动脉弓替换术的脑保护可根据基底动脉环是否完整,选择单侧或双侧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  相似文献   
6.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和治疗重危心血管病患者的经验。方法  2 9例重危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紧急心血管手术 ,其中 5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 ,其余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 ;上下腔静脉 主动脉转流 16例 ,上下腔静脉 股动脉转流 7例 ,左心房 股动脉转流 4例 ,股动脉 股静脉转流 2例。术中采用温血顺、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结果 全组快速建立体外循环的时间为 10~ 15min ,总体外循环时间 78~ 186min ,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 86%。手术早期死亡 3例 ,死亡率 10 3 4 % ,余 2 6例痊愈出院。结论 对心衰难以控制 ,全身重要脏器面临不可逆损害的患者ECC的使用应采取积极态度 ,尽早通过体外循环纠正原发病变 ,快速建立体外循环以股动、静脉插管为首选 ,体外循环管理强调“快”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浓度与LDL组成的关系,以及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脐带血CETP浓度,并与8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序列超速离心法分离LDL后再用常规方法分析其中TG、CE含量。结果新生儿CETP呈偏态分布、中位数0.20 mg/L,范围(0.11~0.49)mg/L,均值(0.25±0.11)mg/L,明显低于成人(2.19±2.04)mg/L(P<0.0001);男女间无显著差异[(0.26±0.10)mg/L vs(0.22±0.16)mg/L,P>0.05]。新生儿血脂、脂蛋白浓度均低于成人,LDL-CE/LDL-TG比值也明显低于成人(1.5 vs 4.7)。结论新生儿血清CETP浓度仅是成人的九分之一,低CETP水平可能是新生儿LDL-CE/LDL-TG比值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对38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回顾分析。结果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耐心,细致,周到,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保证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急诊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应用急诊体外循环(ECC)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的经验,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危重患者均在全身麻醉ECC下行紧急心血管手术,其中3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其余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上下腔静脉-主动脉转流16例,上下腔静脉.股动脉转流4例,左心房.股动脉转流3例,股动脉.股静脉转流1例。术中采用温血顺、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全组快速建立ECC的时间为10~15min,总ECC时间为78~182min,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83%。手术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8.3%,其余22例痊愈出院。结论:对心力衰竭难以控制,全身重要脏器面I临不可逆损害的患者,应积极采取ECC的方法,尽早纠正原发病变。快速建立ECC以股动、静脉置管为首选,同时不能忽视对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流行状况、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苏州永鼎医院儿科收住院的14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RV腹泻发病年龄:91.78%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年龄11.65个月;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12月;临床表现:以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合并心肌损害81例,占55.48%,侵犯神经系统至惊厥5例,占3.42%,平均惊厥发作次数1.2次;预后:轮状病毒腹泻为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人群,秋冬季多发,11~12月是发病高峰,以水样便、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除肠道内感染,亦可引起肠道外多脏器损害,以心肌损害及惊厥为多发。RV感染腹泻及其肠道外损害虽为自限性疾病,但临床治疗仍需积极控制RV所致的病毒血症,降温可减轻患儿心肌和神经组织的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