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芋螺毒素(α-Conotoxin, α-CTx)作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的专一性拮抗剂,是研究nAChRs相关药理和生理功能的重要工具。目的 对特异区分α6/α3β2β3和α3β2两种nAChRs亚型的α-CTx LvIA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方法 通过序列比对,两步法氧化折叠、双电极电压钳和圆二色谱等技术确定LvIA中影响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并探索该位点对LvIA影响的机制。结果 确定了LvIA中第五位组氨酸(His,H)的关键作用,当第五位的His分别被丙氨酸(Ala,A)、天冬氨酸(Asp,D)和色氨酸(Trp,W)分别取代后,都会导致LvIA对所有受体亚型的活性丧失。圆二色结果表明该位点的变化对LvIA的二级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第5位His是维持LvIA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极性和侧链的变化均会导致LvIA活性的丧失,但是对其二级结构影响较小。LvIA中第5位氨基酸与nAChR的相互作用力是保证其活性的关键。该结论为基于LvIA设计新型专一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工具探针改造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迫体位下行PVP手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观察;方法:综述特殊体位下PVP手术经验,结合一例强迫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病例总结学习强迫体位下行PVP手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观察;结果:强迫性体位下PVP手术对手术医生要求更高,而疗效与常规俯卧位下PVP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迫性侧卧位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因无法耐受俯卧位而采用强迫性侧卧位下行PVP的6例腰椎转移性肿瘤病人,收集统计所有病人的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肿瘤复发情况,评价强迫性侧卧位下PVP治疗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时间为16~32 min,平均为(24.4±4.3)min.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10.0±2.0)个月.术后所有病人至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破坏加重,其中2例病人于术后6~7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均无骨水泥外漏,术中无骨水泥反应,术中、术后无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穿刺部位感染.病人术前VAS评分为(6.6±1.3)分,与术后的(1.9±1.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转移性肿瘤病人采用强迫性侧卧位,行PVP手术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取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241例,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241例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共4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7.4%。其中,吻合口瘘19例(7.9%),腹腔出血7例(2.9%),肠梗阻15例(6.2%),切口感染21例(8.7%),腹腔感染6例(2.5%),肺部感染3例(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症、原发肿瘤位置、术中失血量是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t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症、手术出血量(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吻合口瘘和出血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合并疾病、手术出血量较多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一期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采取腹腔镜手术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影像结果及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节段的在体运动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的患者,置换节段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融合节段采用MC+椎间融合器,纳入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5°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9.1±5.6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11例。术后随访84~119个月(95.43±8.2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dom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中立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ROM及曲度(C2-C7)、手术节段曲度、置换节段屈伸旋转中心(flexion and extension-center of rotation,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末次随访时,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融合节段融合情况,测量置换节段平移距离与关节突关节解剖参数:上关节突高度(height of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HSAP)、关节突关节间隙倾斜度(orientation of zygapophyseal joint spaces,OZJS)和上关节突关节面长度(length of superior articular surface,LSAS),分析置换节段FE-COR与各项随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升高(9.26±3.38 vs 15.21±1.42,P<0.05),改善率为(80.23±13.80)%,NDI、颈痛VAS评分及双上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34.12±8.96 vs 7.21±4.32,P<0.05;5.77±2.28 vs 1.72±0.96,P<0.05;5.26±2.67 vs 1.14±0.83,P<0.05),改善率分别为(80.03±10.52)%、(69.85±13.44)%和(78.84±15.89)%。Odom分级优24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83.72%。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分别由术前的14.76°±8.04°、4.78°±5.86°增加至末次随访的20.62°±9.06°、6.75°±4.65°(P<0.05),颈椎整体ROM、置换节段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1个纳入研究的手术相邻节段(上位43个、下位38个)7个节段发生ASD(8.64%),分属于7例患者(7/43,16.28%),1例患者融合节段未获得骨性融合,但处于稳定状态(ROM<2°),其余患者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与FE-COR横坐标(X)相关的随访指标(|r|<0.5或P>0.05),FE-COR纵坐标(Y)与同节段ROM、平移距离呈负相关(r=-0.674,P<0.05;r=-0.792,P<0.05),与HSAP呈正相关(r=0.754,P<0.05),与其他随访指标无显著相关性(|r|<0.5或P>0.05)。结论: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患者7年以上随访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满意,无证据显示融合节段对置换节段运动功能状态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考察高校教师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并研究工作满意度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中的基本需求满足量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短式量表及离职倾向问卷,对国内180位高校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8份。结果: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对高校教师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其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与离职倾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教师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通过工作满意度对其离职倾向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组织学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跟腱异位骨化(HO)的影响,并基于转化生长因子-1(TGF-1)/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同源物2/3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8只。HO造模术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PNS或对照西药或生理盐水灌胃2周。于术后2周、5周及10周分别行小动物X线及CT平扫评估HO发生情况。采用一般组织学染色,包括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番红O固绿软骨染色,观测HO病灶内组织学改变。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病灶局部TGF-β1、磷酸化Smad同源物2(p-Smad2)及p-Smad3表达的差异。结果:术后10周,X线检测可见各手术大鼠成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手术大鼠跟腱细胞显著增加(P<0.05),跟腱纤维排列紊乱;5周可见大量增殖肥大软骨细胞;10周可见大量成熟异位骨组织形成。中剂量组术后10周相对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假手术组TGF-β1、p-Smad2及p-Smad3表达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TGF-β1的表达在术后2周显著降低(P<0.05),表达峰值延后。结论:TGF-β1的表达在大鼠跟腱HO造模术后具有显著增加。一定浓度的PNS可降低异位骨组织的相对骨量,这可能与PNS延后TGF-β1的表达峰值并下调其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尤为重要.本课题从寓教于乐角度出发,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游戏者体会各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使游戏者在获得通过游戏关卡的快感之余,能够增加对于中医学的了解、产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培养对于中医学的热爱,从而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成都市金牛区2013-2020年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结果,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区2013-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对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