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22例施行手术治疗,治愈21例,死亡1例,1例放弃手术。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准确地显示由于畸形所致的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囊畸形比较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11月,因发现腹部包块7月入院。查体: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全腹隆起,胸腹壁静脉显露,腹部扪及光滑、活动度差、质中、无压痛的巨大包块,大小15cm×15cm。血常规:WBC31.6×109/L,N0.45,L0.46,RBC3.49×1012/L,PLT505×109/L;肝功能TBIL22.4umol/L,DBIL11.7umol/L,IBIL10.7umol/L,TP49.2g/L,ALB28.3g/L,GLB20.9g/L,A/G1.4,AST48u/L,ALT97u/L,ALP465u/L,GGT521u/L。B超探及腹部巨大囊性包块,…  相似文献   
3.
路远  浦涧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12):2690-2696
肝巨大、复杂性、恶性肿瘤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如何在能够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彻底切除肿瘤也一直是每一位肝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但根治肝癌面临残余肝体积过小而引起肝衰竭的严重问题。因此,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方式的研究从未停止,从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到门静脉结扎术(portal vein ligation,PVL)、再到联合肝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两阶段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术式的出现,不断地推动肝癌治疗的快速发展。由于早期ALPPS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式操作不成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经近6年的探索,ALPPS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均不断下降,甚至零死亡,成为当今治疗巨大难切性肝肿瘤的主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螺旋CT检查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形成,探讨影响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5例行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周行T管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胆道残留结石及狭窄,行螺旋CT检查T管窦道是否形成.选择患者性别、年龄、Alb、C反应蛋白、ALT、TBil、H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再次手术、糖尿病11个可能会影响窦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465例患者T管造影均通畅,且无残留结石;CT检查发现397例患者术后2周形成完整窦道,即行T管拔除.对于窦道形成不完整或未形成的患者,术后4周复查CT判断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所有患者均无胆汁漏发生,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因素(x2=50.750,7.671,19.022,15.3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0.493,0.262,0.363;95%CI:1.061 ~1.214,0.280~ 0.865,0.104~0.658,0.156 ~0.843,P<0.05).结论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2周可通过CT检查判断T管窦道形成情况而决定是否拔除T管.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浦涧 《右江医学》2006,34(6):672-674
肝门部胆管癌一直是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和倍受关注的疑难病症之一。从近三十年的文献报道看,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近期每年约有7500例胆管癌的新病例报道,发病率为1~2/10万人群,未进行治疗的患者通常在诊断后6个月至1年内死亡[1,2]。我国尚无统计,但可能远远超过此数。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从零提高到20%~40%,对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的许多争论也逐渐形成共识与常规,本文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作一综述。一、病因和发病特点及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加碘化油乳剂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介入治疗的1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肝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栓塞后12例见周边碘油呈棉团状沉积,4例显示环状碘油沉积。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迷走神经刺激组,分别测定3组不同时段血清中TNF-a、IL-6、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各细胞因子均处于较低水平;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各个时段细胞因子水平都明显升高,而迷走神经刺激组细胞因子TNF-a、IL-6在1h、12h、24h、36h、48h、72h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但是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迷走神经刺激组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在发病初1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72h,IL-10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能够降低胰腺炎大鼠血清损伤性细胞因子TNFa、IL-6的释放,升高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胃十二指肠穿孔采用完全腹腔镜下丝线缝合浆肌层,加盖大网膜结扎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内科治疗。结果11例胃穿孔和16例十二指肠穿孔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穿孔部位撕裂。手术时间45~96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20~35ml,平均20ml,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经随访6~24个月,术后6~8个月经胃镜检查无溃疡复发、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胃肠穿孔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将33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男210例,女122例),分为儿童组31例(9.34%),青年组101例(30.42%),中年组114例(34.64%),老年组86例(25.90%)。其中289例经肠镜检查,43例经钡灌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 289例经肠镜检查的病人均确诊;43例经钡灌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或手术探查的病人,32例(74.42%)明确了诊断。本组资料表明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大肠癌(25.30%)、息肉(19、90%)、肛周病变(18.63%)、、结肠炎(17.17%),憩室(3.61%)等;息肉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痔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大肠癌在中年组、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果酱色或咖啡色血便多来自小肠及右半结肠,暗红色血便来自左半结肠。结论 大肠癌、息肉、肛周病变、结肠炎和路室等疾病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及性别与病因相关;便血的颜色与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38例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依据个体化治疗方法,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等。结果 38例病人均以累及腹膜后间隙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手术,CT定位穿刺引流,血液滤过等治疗,治愈2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5例,好转出院5例,并发慢性胰腺炎3例。结论以累及腹膜后间隙表现为主的急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主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局部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