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脊髓型颈椎病(CSM)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JOA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了体液免疫在CS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CSM患者血清的IgGI、gAI、gM和补体C3含量;并对30例CSM患者进行JOA评分,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的IgGI、gA、IgM和补体C3含量。结果CSM组患者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SM患者在以JOA评分为基准分组中:重、中度组(0~12分)和轻度组(13~17分),两组间血清IgG含量在两组中有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体液免疫可能参与CSM发病及影响到CSM患者JOA评分高低及临床症状的轻重。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的溶栓治疗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理想的溶拴剂和最佳溶拴方案还未明确建立,对最适宜的时机和给药途径尚有不同看法,我们通过对采用超早期颈内动脉溶栓、扩容和解痉等方法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的观察,发现超早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均为发病6小时~12小时内住院治疗患者,男51例,女21例,年龄50岁~72岁,平均63岁。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塞。诊断及分级标准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轻症:意识清,肌力Ⅳ级以上;中级:意识清,肌力Ⅱ~Ⅲ级,有轻度语言障碍或假性球麻痹;重症:意识不清,肌力0~Ⅰ级。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即溶栓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临床分度(Ⅰ、Ⅱ、Ⅲ度)与激光照射量的相关性.研究出相关激光照射量的大小.方法:收集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4~5椎间盘突出34例;腰5骶1和腰4~5同时突出8例;腰5骶1和腰4~5同时突出并汽化5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依据临床分度分成Ⅰ、Ⅱ、Ⅲ度,每一度为一组.并对46例患者进行激光照射量的统计,每两组间激光照射剂量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纳入研究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临床分度分成Ⅰ、Ⅱ、Ⅲ度,每两组间激光照射刺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PLDD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光照射剂量在500~710 J之间,不能因为患者临床症状重而选择较大剂量的激光,把握好激光照射量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内侧半月板损伤与髌内侧滑膜皱襞(mediopatellar plica,MPP)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关节镜治疗的1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镜下行内侧半月板成形术或者缝合术,MPP在关节镜下行清除。依据关节镜下是否存在MPP,分成2组;关节镜下有无病理性MPP,分成2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数据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两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结果 无MPP组术前Lysholm评分(38.36±3.12)分,术前有MPP组(30.43±1.75)分;术后无MPP组Lysholm评分(78.91±4.52)分,术后有MPP组(70.36±3.71)。术前A、B型MPP组Lysholm评分(38.37±3.23)分,术前C,D型MPP评分(30.78±1.10)分;术后A、B型MPP组Lysholm评分(79.75±2.90)分;术后C,D型MPP评分(70.27±2.81)分,经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MPP和型别可能会影响手术疗效。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Lysholm评分与含有MPP者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92,P<0.05)。 结论 MPP影响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疗效,关节镜下需准确清除MPP,尤其是C、D型MPP。   相似文献   
5.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小腿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或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根据创面设计相应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并对创面进行修复。结果:30例全部得到随访,2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部分成活。临床疗效:优22例,良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局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且对供区的功能影响小,是小腿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角形穿支岛状瓣修复臀部4期压力性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3例臀部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设计以邻近创面的角形穿支岛状瓣修复受区,切取皮瓣范围5 cm×5 cm~12 cm×1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辅助局部皮瓣修复,术后2~3周内观察皮瓣存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血肿等),随访1~3年观察复发率。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3周后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术区皮瓣血运正常,外观和质地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角形穿支岛状瓣修复臀部4期压力性损伤,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形穿支岛状瓣修复臀部4期压力性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13例臀部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设计以邻近创面的角形穿支岛状瓣修复受区,切取皮瓣范围5 cm×5 cm~12 cm×1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辅助局部皮瓣修复,术后2~3周内观察皮瓣存活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血肿等),随访1~3年观察复发率。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3周后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术区皮瓣血运正常,外观和质地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角形穿支岛状瓣修复臀部4期压力性损伤,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