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MED)下保留腰椎上关节突侧隐窝狭窄扩大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56例患者,在腰椎间盘镜下先摘除突出髓核,再将狭窄节段上关节突内侧皮质隆起及增生骨赘咬除,扩大狭窄侧隐窝,松解该处神经根。结果:56例患者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8个月。52例术后疗效良好,占92.8%。2例术后症状减轻,但留有麻木,占3.6%。2例症状减轻,不能重体力劳动,占3.6%。复查腰椎动力位片均未见明显不稳定迹象。结论:MED下行侧隐窝扩大保留了小关节突的完整,最大程度保留了腰椎后柱结构,避免了腰椎运动节段术后不稳定的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1月,共拆除各类锁定接骨板系统52例,有21例拆除困难,占40.4%,发生率高。本文对拆除困难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防范措施及拆除技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  相似文献   
3.
徐成  徐建军  林海  王波  沈永辉 《新中医》2023,55(13):94-97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PVP治疗,观察组采用伤科接骨片联合PV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3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腰椎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结果:治疗1周、3个月后,2组VAS评分、Cobb角、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BG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β-CTX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联合PVP治疗OVCF,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自2004年10月-2007年2月,对8例患者10髋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注意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结果]所有病例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无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患者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5~56分、平均45分增加到术后的93~99分、平均95分,DDH病例肢体不等长术后纠正。X线测量X线测量:髋臼外展角40°~50°,平均44°;股骨侧短柄外翻角134°~143°,平均139°;股骨头颈off-set率平均为0.20;未见假体松动、股骨颈变狭窄、短柄周围未见透亮区。[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对年轻及活动度大的病人非常适合,但要注意病例选择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骶尾部潜行褥疮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2011年间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骶尾部潜行褥疮的患者,行一期清创后应用VSD7~10d,同时行抗感染及全身治疗,观察褥疮的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1~3次VSD治疗,单纯切除缝合7例,二期行组织瓣转移5例,创面均愈合,随访一年半,褥疮无复发。结论VSD技术可减少褥疮的感染、促进创面的愈合,为后期的缝合及组织瓣的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从传统辅和新型药用辅料两个方面去对比这些辅料对中药制剂药效的影响。认为辅料作为无治疗作用的异物,在制药过程中要慎重选择,规范辅料标准,提高辅料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修复关节周围韧带附丽部撕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16例因关节骨折脱位致韧带附丽部撕裂或断裂的患者应用带线锚钉固定修复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带线锚钉修复的手术适应征和治疗经验。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3-18月,平均6.5月。膝交叉韧带断裂伴侧副韧带撕裂6例均恢复行走,抽屉试验阴性4例,可疑阳性2例,侧副韧带张力试验均阴性。关节活动度(平均)-10°(伸)-95°(屈);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肘侧副韧带撕裂4例无再脱位,肘伸屈(平均)-5°(伸)~115°(屈);跟腱于附丽部断裂3例均已恢复行走,可骑自行车。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手术时间短,降低感染的风险,可完全恢复原解剖对合关系;可迅速将撕裂或断裂韧带向骨面靠拢固定,且固定可靠、抗牵拉强度高;外因定时间缩短、康复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曲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安全性。方法 123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给予氨曲南治疗,对照组(61例)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细菌清除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3%,细菌清除率93.0%,共出现3例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7%,细菌清除率91.1%,共出现4例轻微不良反应。结论氨曲南用于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膝后内、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后区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8年以来,笔者用膝后内、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17例,其中后内侧入路10例,外侧7例。骨折复位后,对小的骨折块,仅用1~3枚克氏针或空心螺纹钉固定,对有平台棘后区塌陷或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的骨折,经撬拨复位、拼接,使关节面平整后,对有缺损者取髂骨块植骨,再用"T"型或"7"型钢板做支撑固定。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该两种入路的优缺点和应用经验。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周内拍片复查骨折复位均达满意。17例均获随访,时间7~15月,平均12.4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优15例,良2例。结论针对骨折块具体位置用后内或外侧入路进行复位固定,可以获得较好的视野和满意的操作。只要对解剖较熟悉,就可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10.
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4例采用个体化手术方案:骨质疏松置钉困难者行钉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骨折脱位及病椎相邻椎体有陈旧骨折者行长节段固定;有神经症状及椎管占位〉30%者均行半椎板减压,后路颗粒骨植骨或复合经椎弓根植骨。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42.8&#177;4.5)%减少到(7.6&#177;2.3)%(P〈0.05),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32.5&#177;5.2)&#176;恢复至(5.4&#177;2.5)&#176;(P〈0.05),椎管占位由术前(34.6&#177;7.2)%恢复至(3.7&#177;2.1)%(P〈0.05)。随访1年时上述各指标较术后1周时无明显改变(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恢复至C级1例,3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C级5例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D级8例均恢复至E级;E级4例无变化。腰背痛发生率12.5%,无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个体化手术方案是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