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肝癌病人利多卡因代谢产物(MEGX)的量,判定肝储备功能,评估手术风险.方法 对准备手术治疗的肝癌病人术前静注利多卡因1 mg/kg体重,15 min后抽血,用HPLC法检测MEGX,与常用肝生化检查、Child-Pugh分级方法比较.结果 根据MEGX检测结果将55例准备手术的肝癌病人分成手术耐受组和手术非耐受组.耐受组均经受了手术打击,无术后严重肝衰发生,而非耐受组有两例手术治疗,术后均出现了严重的肝衰,其中一例死亡.结论 MEGX试验较Child-Pubh分级方法更能准确判定肝储备功能,对评估手术风险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氟哌利多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行LC的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麻醉诱导前2~3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A组,n=40)10mg、氟哌利多(B组,n=40)5mg、生理盐水(C组,n=40)10ml.结果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为15.0%,B组为25.0%,C组为65.0%;镇静评分A组、C组均<1分,B组多为1~2分,有3例达3分.结论LC于麻醉前2min静注阿扎司琼10mg能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疗效明显优于氟哌利多,而且无镇静作用,3组对循环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万唯和氟哌啶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对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20例妇科择期手术 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 组:万唯10 mg;B组:氟哌啶3 mg;C 组:对照组,不加止吐剂,术毕将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行 PCEA。镇痛泵设定单次2ml 连续输注速度1.5 ml/h,观察每一病人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恶心呕吐发生率,氟哌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万唯组又明显低于氟哌啶组(P<0.05)。结论万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 PCEA 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
沈国容  潘守清  刘乃和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0):649-649,651
目的评价盐酸氯普鲁卡因与盐酸左布比卡因复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ASA 1~2级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臂丛用药为1%氯普鲁卡因加0.25%左布比卡因35m l;B组臂丛用药为0.25%左布比卡因35m l,每组15例。两组术中未追加局麻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痛觉恢复时间及用药后的并发症。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比B组短,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麻醉效果、痛觉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局麻药中毒反应,麻醉期间ECG、BP、HR及SpO2基本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复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麻醉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盐酸左布比卡因(商品名速卡,江苏恒瑞医药生产)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的特点。而布比卡因是目前常用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文献有局麻药中毒致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布比卡因心脏毒性强,当抑制心肌时难以逆转。本文就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兔"风门"穴肌膜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与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1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完成.在4只雄性家兔经"风门"穴的肌膜注射神经追踪剂荧光素核黄,成活18~24 h,分别取C2~L5背根神经节、颈、胸交感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大脑、小脑、丘脑、脑干、脊髓、胃、小肠、心肌、肺、骶部骶棘肌、肝、膀胱、脾、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腹腔淋巴节、牵涉区部位的皮、骶部的皮及耳,冰冻连续切片,分别做成两套,一套蒸馏水贴片,直接在Flympus ZX-004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另一套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其是否与皮内感受器通路相关.结果4只家兔均成功地进行了风门穴肌膜注射荧光素核黄,共获得胶片288张.①在C3~L3脊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以T3~T12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胸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下神经节发现标记细胞;在胃黏膜下标记到副交感神经元;在小肠黏膜及黏膜下标记到大量的节细胞;在大脑的侧脑室壁标记到大量带状排列的小细胞;下丘脑的四脑室底部标记到部分多角细胞.②在脊髓前、后角、小脑、骶棘肌、背阔肌、膈肌的肌膜、心肌的内、外膜,胃、膀胱壁、肺支气管壁、肝管壁、胆囊壁的外膜和黏膜、肩关节滑膜、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壁的内、外膜、以及牵涉区和骶部及耳皮内毛细血管袢发现有荧光密集区.结论家兔"风门"穴肌膜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路网络由大脑和下丘脑高位中枢的部分神经细胞、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神经元、副交感神经元等四大神经网络组成,较皮肤末梢感受器通路网络更为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麻醉诱导和用药方式相同,手术结束时均给予芬太尼0.02 mg和氟哌利多1.5 mg静脉注射。然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 mg和芬太尼1.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入。观察术后48 h内2组VAS评分、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为(2.7±1.5)、(2.3±1.0),低于芬太尼组(3.4±1.6、3.1±1.1,P<0.05);镇静评分为(2.4±0.5)、(2.3±0.6),高于芬太尼组(1.2±0.6、1.1±0.5,P<0.05)。2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总体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镇痛作用更加完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沈国容  王东明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83-1684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容易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气管插管反应。依托咪脂是一种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迅速、镇静作用完善、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特点。目前,普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瑞芬太尼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它起效时间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本研究比较了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DXM)组,每组各24例。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2、5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诱导前与插管前SBP、DBP降低(P<0.05);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 min时的SBP、DBP和HR均比诱导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XM组患者诱导前与插管前SBP、DBP、H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5min与诱导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2 min时的SBP、DB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5 min时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XM可以很好的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并减轻心血管反应,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用于插管困难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3例ASA~级术前预知插管困难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预测指标≥1项为阳性。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指标为张口度<3cm,颈部后仰度<30°,Mallampati试验~级和甲颏间距<6.5cm。结果:本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为3~20min,平均5.6min。所有病例呼吸平稳,血流动力学及SPO2与插管前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操作中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低、成功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处理临床困难气管插管的较好方法,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