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琼  沈亚丽 《华西医学》2003,18(1):108-108
患者 ,女性 ,51岁 ,反复左眼、鼻部肿胀4+ 年 ,四次行“鼻腔内窥镜手术” ,并诊断为“慢性炎症”。 2 + 年前患者左鼻根部出现一约0 5× 0 6cm2 大小包块 ,质硬 ,伴瘙痒及肿胀 ,行手术切除。术后病检示 :“左筛窦粒细胞肉瘤”。入我院治疗 ,血象和骨髓穿刺检查未见肿瘤细胞。诊断为粒细胞肉瘤 ,非急性白血病期 ,行局部放射治疗 30 0 0cGy/ 1 5次 / 2 1天。放疗后鼻部肿胀基本缓解 ,症状消失。 8月前再次左眼角肿胀 ,可扪及 0 7× 1 0cm2 质硬包块 ,伴视力下降、复视 ,我院CT检查示 :左筛窦粒细胞肉瘤术后局部复发 ,累及左额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影响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S)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进行治疗的270例癌症患者进行抑郁分析和心理痛苦筛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治疗情况等10项因素。结果:270名患者中,出现焦虑122例,发生率为45.19%,同时有106例患者出现抑郁,发生率为39.26%。家庭关系不融洽、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抑郁的比例较高。结论:肿瘤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护工作者有必要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4.
5.
1997年2月美国FDA发布了《化学合成抗菌药临床研究的评价指南》草案(EVALUATING CLINICAL STUDIES OF ANTIMICROBIALS IN THE DIVISIO NO FANTI—INFECTIVE DRUG PRODUCTS)。该草案包含临床试验的总则(临床前研究项目、临床研究项目)和各论(各适应证临床研究),其目的是为研究者、学术界以及新药开发机构提供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评价过程中的考虑要点。该草案对与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有关的各方面予以阐述,包括:临床前研究如药学、药理毒理、体外微生物学;临床药动学研究、方案设计、实施、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文介绍该草案总则部分为对于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评价要点,希望为广大药品研发机构及临床研究单位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EHE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随访结果,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EHE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研究中EHE病例的症状为局部疼痛,查体发现局部压痛,活动可不受限.典型病理学特征为不同阶段的小血管腔内衬上皮样内皮细胞增生,钉突样凸向腔内,呈墓碑样或灯笼样.免疫组化显示血管源性标记物CD31、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细胞标记物CK呈阳性表达,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呈低表达.影像学检查可见溶骨性骨破坏.诊断时EHE需要与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转移性癌相鉴别.治疗一般先行局部肿瘤广泛切除,手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本例患者在最后一次放疗结束后,右髋部疼痛完全缓解,出院后定期复查,至今未发现疾病进展.结论 原发于骨的EHE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应根据病情采取包括肿瘤切除、辅助放疗及化学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沈亚丽  罗柱  王辛  董华琼  王瑾 《华西医学》2007,22(4):713-714
目的:总结我们对头面部血管肉瘤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方法的经验认识。方法:报道3例头面部血管肉瘤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头面部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多中心的血管肿瘤,预后差。头面部血管肉瘤的手术治疗常常需要切除较广的范围。放射治疗对头面部血管肉瘤是一种合理治疗,既能使受侵犯的真皮组织和周围皮肤得到进一步治疗,又能保护其下的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8.
9.
肺癌图像引导下大分割放射治疗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并应用于临床的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肺癌放射治疗中应用呼吸门控及立体定向体架减少误差,提高治疗精度,从而提高单次剂量和总剂量。方法入组7例治疗后肺部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共计13个病灶。分割为7Gy,隔日照射,共7次。每次照射时利用容积CT技术修正三维方向误差。结果治疗前摆位时和计划时靶中心误差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分别为0.30cm±0.14cm、0.22cm±0.15cm和0.28cm±0.21cm。调整后及治疗后误差减少。但三个方向在调整前、调整后及治疗后误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13个病灶中8个病灶达完全缓解,4个部分缓解,1个无变化。结论IGRT配合呼吸门控及立体定向体架技术对肺部肿瘤进行大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治疗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亚丽  张洪 《华西医学》2006,21(4):847-847
1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反复腹胀腹痛,发现包块1月余就诊。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胀痛,起病时左中下腹部起包,可自行缓解,伴恶心,呕吐,无发热,乏力,无腹泻、便血及里急后重,无尿频、尿急或血尿,能解大便。入院查体:神清合作,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左中下腹可触及一个8cm×6cm大小包块,质较硬,活动性稍差,边缘欠清楚,无明显触痛,可见肠型。移浊(-)。术前腹部CT示:左中下腹部小肠完全性梗阻可能性大,右肠系膜形态略紊乱。手术见:包块位于左中下腹,为空肠距Treitz韧带70cm处,空肠套叠长约8cm,套叠肠管末端可见一约2·5cm×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