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RNA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结肠组织miRNA表达特征及其在结肠癌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了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200种mi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PAM分析法探讨miRNA在预测结肠癌病变中的作用.结果 检测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miRNA的表达情况发现在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132种miRNA,并且有95种miRNA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倍数大于1.5),其中有48种表达增加应用PAM分析方法对9对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进行了定性判断,发现预测结果 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一致.结论 miRNA与结肠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微小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一  蔡星  陈熹  殷媛  张燕  张辰宇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4):1683-1686
目的 研究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结肠组织微小RNA(miRNA)的表达特征及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取天津市肿瘤医院2004至2007年手术切除的15例晚期结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定量PCR(qRT-PCR)法检测6例结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手术标本中200种miRNA的表达情况,应用问题分析(PAM)法对其他9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进行定性判断(癌和非癌).结果 6例结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132种miRNA,其中47种miRNA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下降(<0.66).应用PAM法对9对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进行定性判断的结果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吻合度准确率11/12).结论 miRNA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疗技术、仪器设备和医疗用品不断革新,一次性输液贴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用品以其实用、简单、使用方便、美观、透气性好、具有无异味、无刺激、无毒性等方面的特点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逐渐替代了传统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成为临床上输液器针头固定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穿刺成功率较低,而选择适合的浅静脉穿刺方法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抢救赢得时间。我科经过不断学习了很多关于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总结经验,改进技术,结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实际情况总结出沿血管壁平行穿刺送管的方法,并将此方法与现在临床常用改良后的穿刺送管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殷媛 《伤残医学杂志》2014,(15):217-218
分析了癌痛患者产生负性心理特征的原因,认为主要与社会支持、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人格特质、疾病、治疗因素有关。阐述了不良心理因素对癌痛治疗的影响。护理策略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对癌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心理评估;二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三阶梯镇痛药物止痛法;三是应用心理护理技巧,对癌痛患者的心理困扰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6.
张彬彬  郁皓  刘慧  曹斐  吴晓霞  殷媛 《重庆医学》2021,50(3):398-401
目的 探讨血清miR-377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并发脉管癌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并发脉管癌栓的PL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并发脉管癌栓的50例PL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377的表达情况、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大分子糖蛋白抗原(CA)242和CA724]、转移侵袭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水平.结果 观察组miR-377[(58.23±4.78)vs.(41.48±4.11)]、AFP[(85.69±7.47)vs.(62.76±8.34)]、CA242[(102.69±11.73)vs.(84.07±9.05)]、CA724[(93.21±9.35)vs.(81.47±7.89)]、MMP-2[(122.50±13.09)vs.(53.45±9.89)]、MMP-9[(133.25±11.48)vs.(41.34±10.04)]、VEGF[(175.69±17.55)vs.(132.82±14.26)]、IGF-2[(1293.56±139.44)vs.(1085.03±127.8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377与肿瘤直径、肿瘤标志物(AFP、CA242、CA724)和转移侵袭标志物(MMP-2、MMP-9、VEGF、IGF-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R-377与PLC患者并发脉管癌栓的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殷媛 《吉林医学》2013,(25):5286-528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60例癌痛规范化治疗患者按低差别,排除干扰原则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困扰程度和癌痛治疗有效及达到无痛例数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组心理困扰降低的例数,癌痛治疗有效及达到无痛患者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心理困扰加重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提高癌痛治疗效果,降低癌痛疼痛程度,达到无痛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改良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喙突人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喙突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A组在喙突尖向内下2 cm处绝缘针垂直于皮肤进入,B组取腋动脉上方搏动最强处进针.将神经刺激仪设置为电流1 mA、频率2 Hz.当电流减小到0.3 mA时仍可见到正中、尺、桡神经任一神经支配区肌肉颤搐时,固定刺激针,回吸无血后注入0.5%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混合液30 ml.比较两组的人针深度、止血带痛发生率、感觉及运动阻滞的成功率及时间.结果 A组人针深度明显深于B组(P<0.05).A组止血带痛发生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中正中、桡、肌皮、腋、臂内侧皮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桡、肌皮、腋神经感觉达到完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P<0.01).A组运动完全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改良喙突人路法臂丛操作简便,阻滞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通常是指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 nt,且不能翻译为蛋白质的调控性RNA分子。lncRNA在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均具有广泛的功能,尤其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lncRNA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lncRNA在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含量的影响,探讨火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火针组,每组8只。采用鸡Ⅱ型胶原注射大鼠右足底部、背部和尾根部制备CIA模型。甲氨蝶呤组予0.1 mg/100 g的甲氨蝶呤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5 d,共2次;火针组予火针速刺“足三里”“昆仑”,1次/d,左右腿交替进行,共10次。监测各组大鼠的右踝关节直径和体质量。干预结束后拍摄大鼠右踝X线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和ACPA含量。结果:X线片可见模型组右足跗部关节肿胀变形,关节间隙狭窄,甲氨蝶呤组和火针组较模型组改善,关节肿胀变轻,骨骼畸形较轻。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右踝直径及血清TNF-α、ACP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和火针组右踝直径及血清TNF-α、ACPA含量下降(P0.05);甲氨蝶呤组和火针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对CIA大鼠有类似甲氨蝶呤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火针可降低血清TNF-α和ACPA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